全国站北京站

唱片漫谈——英国音乐百货店-Chandos

编辑:csm351
2021-12-02来源:新音响杂志企鹅号
  Chandos在成立三十周年与四十周年庆之际,各推出过30张与40张CD组成的限量版套装,当中有部分重复。Chandos的录音以英国作曲家尤其是20世纪英国作曲家的作品为主,包括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同时也兼顾早期音乐、民族乐派和古典、浪漫曲目,其中室内乐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多为罕见曲目。下面就是套装中的唱片目录,其中不少获得企鹅三星或三星带花推荐,或获得唱片大奖的作品。不过里面有很多英国作曲家的音乐,算是比较小众的冷门曲目,而且录音未必每张都非常发烧,它们的价值更多在于音乐本身。
  BBC音乐二台曾公布了“大众古典乐排行榜”((The People’sClassical Chart),反映了过去75年来英国最广为人知的古典音乐作品。这个“大众古典乐排行榜”是根据英国音乐版权机构(PPL)提供的数据编排的,英国音乐版权机构根据在电视台、电台、网络和公共场合播放的乐曲收集版权税。名列榜首的不是莫扎特,不是贝多芬,甚至也不是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的作品,过去75年来英国最广为人知的古典乐曲是20世纪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的作品“O Fortuna”(噢,运气女神)。“O Fortuna”是奥尔夫创作于1937年的作品“Carmina Burana”(布兰圣诗)的序曲和结束曲,曾被视为纳粹德国时期创作的最有名的乐曲,自1960年代后,被世界古典乐坛广泛视为20世纪古典音乐代表作之一。排位第二的是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姆斯(VaughanWilliams)的作品“FantasiaOn A Theme by Thomas Tallis”(塔利斯主题幻想曲),这首音乐出现在好莱坞大片“怒海争锋”,也是每年一度的牛津、剑桥大学划船比赛的电视转播乐曲。
  英国音乐版权机构主席FranNevrkla说,这个大众古典乐排行榜显示,古典音乐仍然具有顽强生命力,不管是经典作品还是现代新版都榜上有名。在我们从电视、电台和商店里听到这些音乐作品时,应当想到作曲家、音乐家和唱片公司投入的精力和才华。Chandos无疑就是其中一家致力于英国作曲家录音的唱片公司,有不少罕见的英国音乐,都是透过Chandos的传播才逐渐为人所认识,笔者认为Chandos就是一家英国音乐的百货店。
  古典音乐在英国仍有广大的市场。通常提到古典音乐,人们脑海中瞬间跳出来的往往是“高雅”、“端庄”、“严肃”、“礼仪”这类十足高大上的词汇,让很多自认没什么艺术细胞的人对古典音乐怀着一份又敬又畏、只敢远观的态度。而英国每年一度的“逍遥音乐节”,人们一点都不像来听音乐会的,吃吃喝喝悠哉游哉,倒象是来逛游乐园的。逍遥音乐节(BBC Proms)7-9月在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Royal Albert Hall)举行,贯穿整个夏日,长达八个星期,每天都有演出。所谓的“Proms”是“Promenade Concert”的缩写,一般被译为“逍遥音乐会”。音乐节期间入场观众可以像参加游园会一样在其中逍遥漫步,在小卖部购买小吃和啤酒入场,在音乐会演奏过程中轻松自在,毫不拘礼,完全没有传统印象里出席音乐会的那般拘谨严肃。正因为这样独特的风格,举办了将近百年的逍遥音乐节成功地结合了古典音乐的高雅和普通经典音乐的通俗,在保持了古典音乐严肃性的同时,却又不失空前的大众感召力。
  音乐节最出名的就是它的LastNight,也就是音乐节的最后一夜,一般会演奏英国著名爱国歌曲,像《耶路撒冷》,国歌《天佑吾王》等,到时全场挥舞国旗,齐声合唱,场面可谓相当壮观和震撼。音乐节最后一天同样值得期待的还有Proms in the Park,地点在伦敦海德公园,BBC管弦乐团与流行、爵士等众多音乐界大咖与乐迷们共同乐逍遥。海德公园的露天音乐会,与主会场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的闭幕音乐会将同步上演,最后更将以烟火晚会的环节结束,可谓是精彩纷呈,从头到尾不间断。除了各项重量级的音乐表演之外,Proms还致力于音乐教育,在音乐节期间将有一系列的讲座和活动让大家参加,而实在去不了现场的乐迷们也不需要沮丧,因为BBC对每一场音乐会都有录音,重点演出还有视频,乐迷们可以在官网收听和观看。
  既然有广大的古典音乐群众基础,一个有趣的问题却是:自巴洛克时期以来,欧洲大陆音乐大师辈出,而且从西欧北欧中欧南欧直到东欧各国都涌现出传世大音乐家,为何国力强盛文化也发达的英国几乎没有顶级大师?如果说英国人音乐细胞不行,后来人家又引领了现代音乐时代。究竟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大反差呢?的确英国从未出过莫扎特、贝多芬这样地位和知名度特别高的作曲家,有专家分析几方面的原因:
  巴洛克时代以前,英国音乐在欧洲的地位是很高的,比如15世纪的Dunstaple,16世纪的Tallis、Taverner、Byrd都是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但是这个时期的音乐不怎么引起一般音乐爱好者和社会大众的注意,所以他们的知名度都不算高。
  巴洛克时代英国有普赛尔(HenryPurcell)、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但总的来说,此时意大利音乐风靡欧洲,英国作曲家几乎都在模仿意大利音乐的风格创作。而且16-17世纪英国政局动荡,王室的权威下降,这些都不利于本国音乐的发展。英国听众的欣赏口味逐渐被外国的歌剧、管弦乐等所引导。
  18-19世纪英国经济发达,中产阶级的出现催生了繁荣的公共音乐会和音乐出版业,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国音乐家移居英国或者到英国寻求发展机会。英国本国的作曲家竞争不过外国的作曲家,大部分只能转移阵地去创作一些教堂赞美诗,通俗歌剧和歌曲之类比较边缘化的音乐体裁。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所谓的英国音乐“文艺复兴”,以埃尔加(Edward William Elgar)为代表,出现了一批值得注意的作曲家,但是他们的风格几乎都比较保守,作品也只被本国人所欣赏和研究。
  20世纪的英国音乐有了长足发展,偏偏现代音乐不受一般音乐爱好者待见,所以这时期的英国作曲家知名度也不会特别高。
  结论,造成英国作曲家在音乐爱好者之间知名度不高的原因,主要是生不逢时,而非英国音乐文化落后。有识之士提到,刁钻严苛的英国音乐评论界堵塞了音乐探索道路,而英国人的保守性格,经验论哲学,合唱传统也影响英国音乐的发展,因为合唱受人声限制,创作上很多技法无法实验、探索使用,这就使得英国作曲家与欧洲大陆有一定差别。有机会仔细听听稀有的、罕见的英国音乐,倒可以发现有不少珠玉般精致典雅的作品,而Chandos的贡献绝对巨大。Chandos是1979年成立的小型英国唱片公司,一开始的目标就是推广英国作曲家作品,后来以优异的数码录音、新鲜的曲目、高水准的演绎赢得广泛好评。这家公司具有家族色彩,创始人Brian Couzens(1933-2015)是父亲,儿子Ralph Couzens担任录音师,女儿负责发行销售。
  Brian Couzens十几岁时就自学伸缩号演奏,也自学作曲,退役后替一些公司编曲,包括EMI与BBC。后来认识Ron Goodwin,他是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与指挥,Brian Couzens就替Ron的电影音乐编曲,二者合作至少十年以上,作品超过30部。后来BrianCouzens成立Chandos出版社,主要出版焦点在铜管乐,后来发展成开着录音车替许多公司录音,包括RCA。儿子Ralph在16岁时进入公司当父亲的助手,逐渐成为Chandos的录音一把手。Chandos这个名字来自公司刚创办时的地址--伦敦的Chandos Place,而Chandos Place这个名字又是来自英国18世纪Chandos公爵之名。1979年,当他们与RCA的合作关系结束后,BrianCouzens就决定成立Chandos唱片公司,最初想法是透过EMI的发行网来销售,后来事情没谈妥,逼得他们不得不自己搞销售。Chandos唱片以录制古典音乐为主,Brian Couzens倾全力宣扬英国作曲家的作品,也不断提携英国地方性乐团、指挥,促成英国本土古典音乐的生机。
  Chandos打响名号之作,莫过于1986年与挪威奥斯陆爱乐的相遇,当时团方两位代表来访,询问Chandos是否有兴趣合作,为该乐团录音及发行唱片?听过奥斯陆爱乐录下的柴科夫斯基第五号交响曲卡带后,Brian Couzens便开始积极安排,录音带里指挥演出的正是日后家喻户晓的拉脱维亚指挥家杨颂斯(Mariss Jansons),他们合作的成果是后来大名鼎鼎、将奥斯陆爱乐、扬颂斯、Chandos唱片一起推上国际的那套柴科夫斯基交响曲全集。除了这套成名作,Chandos也是爱沙尼亚指挥家尼姆·贾维(Neeme Järvi)、他的儿子帕沃·耶尔维(Paavo Järvi)、英国合唱指挥理查德·西德尼·希科克斯(Richard Sidney Hickox、俄罗斯女小提琴家莉迪亚·莫德科维奇(Lydia Mordkovitch)、加拿大钢琴家路易·洛蒂(Louis Lortie)、英国大提琴家雷斐尔·沃尔费许(Raphael Wallfisch)等留下许多精彩录音。其中许多年轻默默无名的音乐家,都在Chandos找到发挥的舞台。一家古典音乐唱片公司要生存很不容易,尤其要跟国际大唱片公司竞争更是困难,所以Chandos一方面录制比较罕见的曲目,另一方面也想以录音效果取胜。如果从各发烧唱片榜单来看,Chandos唱片的录音并不是发烧榜中的常客。
  不过他们的录音在英国或全世界各音乐杂志却有很高的评价。除了内容,Couzens敏锐的直觉判断,让Chandos在唱片载体上也赢得先机,1983年他们成为英国最早接受数字技术、也是首先采用CD的公司之一。在Ralph承继之后,在英国指挥家爱德华·加德纳(Edward Gardner)与安德鲁·戴维斯爵士(Sir Andrew Davis)、意大利指挥家贾南德雷亚·诺赛德(Gianandrea Noseda)、法国钢琴家乔恩-艾弗蓝‧巴福杰(Jean-Efflam Bavouzet)、加拿大小提琴家詹姆斯·埃尼斯(James Ehnes)、英国小提琴家珍妮弗·佩克(Jennifer Pike)等重要音乐家的支持下,让Chandos又一次走在前端、成为最先善用数字下载传递高清音乐文件的唱片公司之一。
  就录音效果而言整,Chandos唱片没有太强烈的特别色彩(跟RCA、DECCA早期录音相比),但却有其清澈透明飘逸的高、中频特质,而低频庞大饱满,但没有老录音那种直接冲击,可说是比较清淡的声音。其实Chandos的录音一点不清瘦,管弦乐低频基础饱满得很,Chandos的录音方式师法DECCA唱片王牌录音师Wilkinson惯用的“笛卡树”麦克风摆位,并且利用教堂、音乐厅制作而不进录音棚,最大保留自然的空间效果。早期Chandos的录音舞台距离较远,虽然有完整的空间残响,但影响了音乐的动态与能量。
  笛卡树收音方式起源甚早。1930年代,专注于时间差拾音方式研究的英国人Alan Dower Blumlein,他发明了将两个8字形麦克风膜片上下重叠组成的Blumlein拾音方式,并和EMI合作做了许多录音。美国贝尔实验室的HarveyC.Fletcher博士,则专注于强度差拾音方式,他实验过在交响乐队前方将数十支麦克风一字排开,每支麦克风连接到隔壁房间相对应的扬声器,以便忠实的还原整个声场情况。虽然实验的结果很有意义,但是可复制性太差。于是Fletcher博士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如何简化这种拾音方式,1933年简化的三声道拾音系统第一次公开亮相,同时进行了几次录音,这便是笛卡树的雏形。1954年3月,DECCA唱片公司的录音师Roy Wallace和Arthur Haddy在伦敦录制曼托瓦尼乐团的时候第一次应用了笛卡树拾音技术,在T字形的铁架子上安装了三只Neumann M49麦克风,由于Haddy戏称的红色T型架子为“血色圣诞树”,于是“树”这个名字就由此诞生了。
  笛卡树是为三只全指向麦克风而设计,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不拘泥于全指向麦克风。根据不同的录音厅堂,心形,宽心性,甚至超心型麦克风都可以使用,甚至可以搭配混合使用,最终目的在于增加直达声和环境声的比例。但是随着麦克风指向性不断增加,低频能量随之减少,同时麦克风主轴之外的频率响应也会越差,音质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录音方式越来越复杂,录音设备越来越先进,录音技术越来越多样化,结果最早的笛卡树录音,却仍被发烧友奉为经典。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