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数字娱乐研究机构中娱智库发布了《2017-2018中国数字音乐原创生态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自2017年以来,作为数字音乐第一大国,我国数字音乐市场延续了快速发展的行业势头。主流的数字音乐平台继续扩大版权覆盖范围,孵化原创细分类型音乐,启动音乐人计划,搭建音乐与影视、游戏、综艺、短视频、直播的跨界合作桥梁,拓展迷你KTV及线下场景消费,推动了原创音乐的创作与普及,中国原创音乐生态秩序日渐成熟规范。
以下为报告全文:
一、盈利模式日趋成熟,数字音乐内容获得持续发展力
2017年以来,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为代表的中国数字音乐平台加强了对上游音乐内容的投入,采取收购传统唱片、引进海外版权的方式,增加内容源头的多样性,同时继续推进细分音乐垂直付费、直播孵化音乐IP、音乐营销、衍生品销售等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的日趋成熟。盈利模式的解决,给各大音乐平台更多的信心,更愿意对原创音乐内容进行投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环球音乐集团签署版权战略合作协议,与海外Spotify音乐平台达成换股协议,国际化进程加快,同时在保持酷狗音乐、酷我音乐、QQ音乐等不同品牌特性的基础之上,优化付费会员体系、推广直播造星活动;网易云音乐与KKbox联手推广华语音乐,和虾米音乐致力于独立音乐人的挖掘与培养,尝试嘻哈、古风等类型的智能分发和联合营销;太合音乐集团先后收购了厂牌亚神音乐、兵马司等,旗下的百度音乐,执行了多场歌手巡回演唱会,集团丰富的唱片厂牌资源也助力其在专辑出版和艺人经纪方面拥有更多话语权;短视频平台抖音已先后与多家唱片及词曲版权公司达成合作,包括环球音乐、华纳音乐、环球词曲、太合音乐、华纳盛世、大石版权等公司,抖音获得其全曲库音乐使用权。这意味着抖音获得全球超千万首歌曲的正版音乐版权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正版音乐内容,支持用户创作更多优质短视频,并助力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和音乐行业发展。
二、用户消费升级,原创音乐内容多样化
随着国内文化娱乐行业的快速发展,数字音乐消费者开始实现消费升级,消费内容及形式日趋多元化。在原创音乐内容方面,垂直细分类型成为数字音乐付费用户偏好的音乐内容,民谣、摇滚、民族风音乐分别获得29.1%、26.7%、23.5%的偏好占比,领先嘻哈、R&B、金属等类别,主要是由于前三者已经有数十年的用户积累,而后嘻哈、R&B、摇滚等在今年大热的音乐综艺带动下,掀起年轻人的跟踪消费热情。
众多数字音乐平台聚焦特定人群的音乐内容,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一是,视频平台探索自制演唱会直播。平台从音乐分众的趋势出发,找寻小众音乐人或独立音乐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线下演唱会的种类。例如腾讯视频LiveMusic自制《音乐战纪》线下演唱会,通过粉丝投票、歌手分战队演唱等形式展开,兼顾偶像和实力歌手,在演唱会直播领域做出了一定探索。
二是,二次元音乐受到用户关注。低成本、黏性强的粉丝经济特性使二次元音乐具备了独特的天然优势,例如网易云音乐购买和丰富二次元曲库,对男性虚拟歌手乐正龙牙首支官方曲进行推荐和宣传,并与其公司上海禾念展开战略性合作,中国电信爱音乐推出的萌系虚拟偶像“天绮”,二次元虚拟偶像,结合动漫、虚拟人声、全息AR技术,是现在年轻群体最青睐的文化娱乐之一,其UGC的内容生产模式,颠覆式创新了音乐娱乐产业的新发展方向。
三是,影视原声音乐传播度走高。随着原声内容质量的提升,用户付费习惯的普及,影视原声正逐渐受到大众用户的认可。例如,QQ音乐的影视原声数字专辑累《大鱼海棠》、《鬼怪》等获得了白金甚至钻石唱片销量的认证。
三、音乐平台反哺上游,人才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各大互联网音乐平台逐步认识数字音乐内容的重要性,开始以各种措施反哺上游内容供应端,坚定地实施多项音乐人计划,原创音乐人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一是,多项音乐人计划改善从业者的发展环境。例如,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展开腾讯音乐人计划,建立原创音乐人平台,为音乐人解决作品制作和宣发、演出支持、音乐培训、版权管理和权利保护等问题,未来三年为中国原创音乐人创造5个亿收入;中国电信爱音乐与广州GNZ48团体深度合作,积极打造集音乐训练、音乐制作、艺人包装等于一体的音乐产业孵化基地,发掘并栽培成长性极佳的音乐人,从2010年起,中国电信爱音乐“I制造原创音乐平台”致立在校园内挖掘优秀原创音乐人,短短几年就发现了数位新生代重量级原创音乐人,以音乐情怀引爆粉丝经济,形成有特色的音乐造星产业。百度音乐人启动“百度音乐人众筹功能”,发挥专辑预售、宣传、流量测试功能;网易云音乐面向所有音乐人开放赞赏功能申请,全面落地“石头计划”,建设音乐人生态,通过专访、帐号和榜单推荐、主播电台等个性化推荐渠道,为独立音乐人提高运营效率。
二是,新媒体及自媒体平台成为网络时代造星形式。音乐人依托社会化媒体召集粉丝、积攒影响力,然后尝试数字专辑、打赏等变现方式。例如“段子手”大张伟、独立音乐人李志、众乐纪的陈鸿宇等音乐人,都依托社会化媒体平台,通过输出独具风格的内容聚集大量粉丝,并借助影响力为自己的音乐作品引流、获得理想收益。
四、线下商业化变现,助推原创音乐普及和人才挖掘
1、 迷你KTV助推原创音乐普及
2017年以来,线下迷你KTV发展迅速,大大推动了原创音乐内容的传播,并降低音乐人才挖掘和培养的门槛。线下迷你KTV集合唱歌、听歌、录歌、线上分享传播等功能于一体,可容纳人数较少人进行封闭式点唱。使用者可全程使用微信点唱、支付以及分享到在线音乐平台和社交平台。较成熟的品牌“友唱”获得了友宝在线的3000万增资,“咪哒”也获得了唱吧的战略投资。这些品牌也积极探索其他发展模式,如“友唱”自主研发了面向消费者的娱乐互动平台,面向商家的商家管理平台友唱联盟平台等一系列平台,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咪哒”则通过帮助其他品牌制定运营和营销方案尝试跨界营销。
2、场景音乐消费拓展宽广原创音乐领域
近年来,车联网飞速发展,使得车载场景下的娱乐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音乐类泛听服务,已逐渐成为了车载空间内位居安全导航之后的最大刚需。中国电信爱音乐立足于电信运营商传统优势和自身版权优势, 打造一个“内容+流量+深度运营”的一体化服务生态,一个通过“万物互联”所串联起来的智能车载云平台,针对车上用户使用场景的特性, 对车载终端产品做了定制化研发,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内容方面,汇聚了超800家国内外优质版权方,版权内容超过300万,丰富完整的版权库资源保证了平台内容的多样性。流量方面,爱音乐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政策支持下,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的定向流量服务放心听、大胆用,真正让用户一路畅听无忧。此类新型平台的出现,大大拓展我国原创音乐的创作和播出模式,开辟了一个全新消费场景和领域。
结语:在国家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音乐创作、互联网分发平台等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版权环境大大改善,商业和变现模式日益多元化和丰富,消费者对高质量音乐内容需求旺盛,原创音乐人才不断涌现,这一切都代表了中国数字音乐原创生态环境日益向好,中国数字音乐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