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该《意见》对学科类校外培训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管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该《意见》的出台,将孩子们的更多业余时间还给素质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有时间接受艺术的熏陶。
孩子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接触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但对家长来说,陪孩子一起学习音乐,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笔者接触到的很多琴童家长中,稍好一些的家长略懂一些音乐知识,也会弹奏一些简单的曲目,更多的家长则对音乐一窍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家长更有质量地陪伴孩子学习音乐、配合老师开展课后练习,将成为孩子学习音乐成败的关键,也会直接影响到社会音乐教育,乃至素质教育的最终成果。
让孩子和家长一起练习
石晓娇,长春梦琦艺术中心负责人,同时也兼顾中心的日常教学工作。在笔者接触的众多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中,梦琦艺术中心在家校共建方面是比较有特色的一家机构。“我在东北师范大学就读钢琴专业时就已经在校外培训机构中担任钢琴教师了。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在校内学到的知识和技法需要融会贯通,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应用和探索。通过给孩子们上课,我可以将大学里面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也可以积累一些钢琴教学、音乐教育等方面的实战经验。”石晓娇说。
在当时,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已经开始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很多老师在课堂上会使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对音乐、对钢琴产生学习兴趣。但几堂课后,孩子们往往就逐渐失去兴趣。经过与多位家长的交流,石晓娇发现问题出在课后练习阶段。“家长基本上不懂音乐,上学时所学的音乐知识也所剩无几。在课后练习时,家长往往采取强制练琴的措施。这样孩子感受到了课上学习和课下练习的强烈反差。孩子每周最多上两堂钢琴课,更多的时间是在家里练习,长此以往,失去学习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石晓娇给出了她的解决方法——让孩子和家长一起练习。对于初学者,石晓娇希望家长在课后练习时能够陪孩子一起边弹边唱。“简单的旋律和唱名对家长来说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在课上要求老师与孩子一起边弹边唱,那么家长也要这样来练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孩子的融入感,帮助孩子还原上课的情景,提升练习效果。”对有一定演奏基础的孩子,石晓娇要求家长在孩子练习前播放示范音频,通过听觉让孩子对音准、节奏等产生更加直观的感觉,这样通过内心听觉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课后练习作业。在“唱”和“听”的同时,石晓娇也会为家长提供一些适合孩子欣赏的作品,在家中创造音乐氛围,潜移默化地将音乐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家校共建,效果显著
石晓娇的丈夫张凤龙并非音乐专业出身,他在梦琦艺术中心也有不少自己的学生,但这些学生不是跟随他学琴而是练琴。“有些实在没有时间的家长,就把孩子放到艺术中心来练琴。由我来专职陪练,虽然教学不是我的强项,但在课后练习上我是专家,在练习中注重兴趣的引导,让琴童感受到陪伴的快乐,在有效的陪伴中提升琴童的练习效果。”张凤龙有些自豪地说。
“好的方法需要实践来检验,针对家长课后配合的问题,石晓娇想了很多方法,每想到一个方法会先在自己孩子身上试验。通过这些方法,孩子的练琴积极性有了提升,学琴也有了很大进步。”张凤龙说。
石晓娇和张凤龙的儿子张津豪今年10岁,4岁开始接触音乐。“在最开始的两年音乐学习中,我的学习进度很慢,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已经不再想学习音乐。后来妈妈和爸爸使用了新的教学和陪伴方法,我才慢慢恢复了对音乐的兴趣,学习进度也有了很大提升。我现在已经能坚持每天最少一小时的主动练琴。弹琴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我就是喜欢弹琴的感觉。”张津豪说。
6年间,张津豪已经达到了钢琴和双排键九级水平,还学习了声乐和舞蹈。自2018年起,张津豪参加了吉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多档晚会和节目的演出,在声乐、钢琴等多个全国及国际展演、比赛中获得金奖,并在理查德·克莱德曼世界钢琴巡回演奏会中与钢琴王子同台演出。
一系列的成绩,得益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认真教学,以及家长在课后的专心陪伴。“家校共建,是在校内教育中经常提及的一个话题。年轻的家长平时工作都特别忙,没有时间管孩子,有些还与孩子之间形成了代沟。而通过家校共建,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家校共建不应只用在校内教育上,在社会音乐教育上同样适用。把孩子教育好,单靠学校和老师的力量是完全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协同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建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家长与老师搭建起‘沟通、交流、协作’的平台。通过家校共建,家长们能够获得许多先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方面与学校达成共识,也能在如何尊重和关爱孩子方面获得启发。”石晓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