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夜游《韩熙载夜宴图》,亲手“操纵”一出骷髅幻戏;戴上VR眼镜来一场逼真的自行车大赛,随着音乐与机器人一起舞蹈;挥手间更换餐厅的装修风格,体验未来美术馆和运动馆……11月2日至4日,南京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会在南京举行,一批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让人大开眼界。作为新时代产业创新的两翼,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正嵌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传统文化借力新技术重获生命
手持传感“蜡烛”靠近复原动画《韩熙载夜宴图》,画卷上的光影随着“烛光”的走动明暗交替,仿如真的在秉烛夜游这场盛宴。戴上VR眼镜,金碧辉煌的圆明园海宴堂从废墟中重生,堂前十二生肖兽首犹在喷吐着汩汩清泉。全息影像中,飞天神女从静止的壁画里“复活”,优雅的舞姿与飘舞的绸带带来让人惊叹的律动。“传统文化的科技再生”展区成为本届融交会最网红的“打卡”胜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带来的这场“万物有灵”主题特展,集中展示了新兴技术给传统文化带来的崭新的生命力。
“万物有灵”执行策展人、清华大学博士后王烨告诉记者,清华美院等团队多年来专注于研究挖掘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运用数字化、沉浸式交互等新技术传达文化感情,拉近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受众的距离,从而达到传承创新的效果。比如特展中的甲骨文项目从20世纪90年代就启动了,现在已做成3000余字的字库,并开发出表情包等文创产品。夜游《韩熙载夜宴图》则是通过三维光影重现、交互式剧情、室内定位、高分辨率动画等技术,让观众与名画产生互动。
“数字敦煌”项目正在构建数字化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及研究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和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实现30个经典洞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访问量超过400多万次。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健表示,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永久保存、永续利用这些文化遗产。
科技赋能催生产业新生态
“我们不缺文化,但缺产品,缺文化体验方式和文化消费业态。”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主席、利亚德集团执行总裁代旭说。网络信息等科技新浪潮在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也催生一大批新的文化业态,科技日益渗透到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层面和关键环节,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和重要引擎。
酷狗音乐从2015年起就启动了“传统地方戏曲的数据库建设、数字化传播”工程,将10余种地方戏曲数字化建档并创新呈现方式。如今其“戏曲专区”日播放量超10万,《非遗大师课》也直播圈粉无数。酷狗音乐工作人员芦琦告诉记者,公司创新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已超过1200件,用于服务用户提升听歌体验。酷狗还布局线下音乐硬件,完善智慧音乐生态,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今年4月,其打造的音乐产业孵化基地正式落户苏州。目前,酷狗已布局5个线下音乐众创孵化平台,给予优秀的原创音乐人直播、数字专辑售卖、现场LIVE、线下盛典等扶持。
“刚出来的三季度财报显示,爱奇艺的会员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广告收入。”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表示,科技在视频领域的创新推动了商业模式的变革。比如在爱奇艺看一个电视剧,通过大数据算法可做到只看男二号或女一号的戏份。包括选角、流量的预估,都给爱奇艺打造爆款IP提供了数据支撑。
合力打通融合“最后一公里”
此次融交会期间,南京正式启动文化金融“梧桐计划”,推出全国地方首个以信用为支点、以金融为手段、数据驱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文化金融生态创新服务体系,涵盖了文化征信贷、千企征信、全国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联盟、建融智合文化专列、大数据服务云平台等项目。34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当场签约,签约金额超过150亿元。
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续超前表示,当前文化和科技在融合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文化和科技融合深度不够,缺乏能够创作和生产出先进文化与现代技术高度融合的精密内容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文化领域自主研发的科技产品较少,核心技术和高端系统装备国产化仍不足,进口依赖还比较高;三是文化和科技产业边界比较模糊,建立文化和科技产业的统计指标还面临一些困难。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洋洋认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主要是双边信息不对称。既要让文化了解技术,了解应用发展,从内心拥抱技术革命;也要让科技了解各个细分领域的技术需求,愿意为文化投入研发,愿意为人文精神服务,“让文化和科技双边都找得到、用得起。”为打破壁垒,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与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文化科技融合TOP30企业品牌”和“文化和科技融合十大技术应用场景”。
江苏经济报记者杜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