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很焦虑,是希望能做好教育。而事实上,父母的高焦虑正在毁掉家庭教育。”
这段话来自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9月16日在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上的演讲。本次国际教育家长汇聚焦“我的孩子,我的教育”,首发并独家解读了《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张怡筠作为分享嘉宾之一,以“如何做不焦虑父母”为主题向到会的300位家长、媒体做了分享。
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卡卡幼儿情商力创始人张怡筠会上作主题演讲
树立“情商教育”新理念,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指出,68%家长感到教育焦虑;83%家长对孩子有“手机上瘾”问题而感到焦虑;中国家长最焦虑的教育话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张怡筠对此表示,大部分教育焦虑来自于对“别人家孩子”的追求,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等同于家长的育儿成绩单。
“很多父母一味地盯着孩子的分数,指责他们玩游戏或手机,不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点以及问题发生的原因,忽视他们的‘真正需求’,这种‘高要求、低回应’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也变得焦虑而不自信。”张怡筠指出,学习成绩不应该成为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家长应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情商力。
她认为,情商力就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升级打怪”的“装备”,包括个人自我情绪理解、自我情绪管理,理解他人情绪、创造共赢人际关系的种种能力,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同时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情商力是人一辈子是否能快乐和成功的重要因素。
“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不是‘语数外’分数,而是父母落后的育儿观。家长要树立‘情商教育‘的新理念。此外,更要优化自己,做不焦虑的父母,这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由此张怡筠给出了家长抗焦虑的三个方法。
智课教育首届国际教育家长汇
抗焦虑大法,不做“68%”中的焦虑父母
第一,家长要充值情商,hold住育儿压力。在育儿情绪的管理上,其“黄金法则”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大脑里主管情绪的地方称为杏仁核,主管理性的地方称为大脑皮质。
“如何你的杏仁核激动,大脑皮质就像是手机死机,怎么按都没有用,这时候你就无法理解,也做不到合宜的育儿行为了。”张怡筠补充道。
同时,她给出了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两拍吸气,八拍屏气,四拍吐气”。这种深呼吸的方式会帮助你把副交感神经体系再重新激活,有助于活化大脑皮质前核,作出专业而理性的决定。
第二,升级育儿目标,培养未来的孩子。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社会环境将发生大幅度改变。《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教授说,“在人工智能的未来,人类必须紧守情商和韧性,才能赢得与机器的战争”。
“这种种变化都意味着,家长最该做的事情是抬起头做教育,不能用过时的方法去衡量孩子的能力。” 张怡筠说。
她指出,新世纪家庭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情商好、习惯好、身体好的“新三好孩子”,帮助孩子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养成面向未来情商、思维等关键胜任力。
第三,赋能孩子,拥有未来的胜任力。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而是家长在“焦虑”中忽视了对他能力的塑造。
“孩子是另一个独立个体,而非父母的联属生命。父母的责任不是“干涉包办”,而应该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点亮热情,成就最精彩的自己。”张怡筠说。
她认为,早期教育尤为重要,家长要做孩子“牧羊犬(教导型)”式的情商教练,接纳孩子的情绪,设立规矩,引导孩子找到情绪解决方案。
张怡筠会上用数个生动案例,进一步阐述了家长该如何做一位情商教练
家庭教育的终极努力目标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幸福,我自己的中国梦,就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完成自我实现,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到自己的目标,拥有强大的内心能力,这才是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大会最后,张怡筠总结道。
她表示,在21世纪的今天,焦虑变成一个常态,“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对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着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在家庭教育上,不仅要为迷茫的孩子降压,也要为焦虑的家长赋能。”
想了解有关“国际教育家长汇”更详细的报告内容,请关注“USKid中美双师学堂”公众号(USKid0101),回复“报告”关键词,即可下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
关于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
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6月,作为智课教育发起的公益性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承智课教育“成为能塑造人一生的教育”企业愿景,致力于打造与学校、家庭为一体的教育共同体。因此,研究院以“关注孩子,也关注你”为核心理念,在服务孩子教育的同时,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研究院以专业、科学的视角直面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在孩子教育和自我成长中取得一个良性的平衡。帮助家长解决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困惑与难题,减轻家长的心里焦虑,进而促进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及家庭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