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音乐,人生是一个错误。”这句话是尼采说的。
我向史特凡·马尔采夫先生请教,“怎么才能让孩子爱上音乐呢?”
他的回答让我很意外,“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一起找到寂静。”
马尔采夫是德国的一位作曲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古典音乐普及到大众,他曾经创作过一部儿童歌剧,还为两本绘本创作了音乐,包括《放屁大象吹低音号之动物交响乐团》与《小蜗牛艾玛》。
那天下午,马尔采夫先生刚到北京没多久,我们约了在港澳中心瑞士酒店的咖啡厅里采访。咖啡厅里没有什么人,只有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逗一个小婴儿玩。酒店大堂不知哪个角落传来淡淡的钢琴曲,若有若无。
“我们现在生活的太喧闹了,包括音乐。我们到处都能听到音乐,家里、大街上、商场里,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需要你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才能听到。那才是属于你的音乐。外面的音乐不是你的音乐。”
怎么才能深入到自己的内心?
“通过寂静。”
他教我怎么在《听,小蜗牛艾玛》中辨认那些代表了寂静瞬间的音符。
《听,小蜗牛艾玛》是他与海蒂雷能女士共同创作的一本音乐绘本,讲一只小蜗牛在森林里漫游,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与昆虫,各有各的神奇本领,唯有自己一无是处。但是,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她终于发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才华所在。
“这只小小的蜗牛身上有每个人都能认同的脆弱,尤其是孩子。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看到别人的成功,看到别人实现的梦想,似乎唯有我们自己,配不上这个世界的美好。”马尔采夫先生说。
他随意点开一段音乐。微弱但紧促的小提琴声响起,带着一点肃杀的味道。渐渐的,危险的气氛越来越浓,小提琴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激昂,伴着琴弦拨动的声音也越来越密,越来越快,仿佛一颗心要跳出胸腔。但不知从哪里开始,音乐渐渐转为轻柔,一点点慢下去,几个波折之后,终于消失。
然后,整个世界仿佛突然停顿下来,一片寂静无声。奇怪的是,危险的气氛并没有随着声音的消失而消失,而是久久的停留在空气里,让你忍不住怀疑,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这一段音乐是讲述小蜗牛艾玛在沮丧之余,又遭遇天敌刺猬时极度紧张不安的心情。
“一个小小的轻柔的音符,可以制造非常戏剧化的效果。”马尔采夫说。
静默于音乐,就像留白于绘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在马尔采夫先生看来,寂静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停顿、静止、或者声音的缺席,而是有着极为丰富的表达情绪的可能性。有一些情绪与情感,当文字无法表达时,可以用音乐来表达;当连音乐都无法表达时,还可以借助于寂静。
我们又打开另外一段音乐,低沉的大提琴的旋律响起,缓慢、忧伤,如泣如诉,一小段舒缓的钢琴曲过渡之后,音乐的风格渐渐转向明快、活泼,仿佛阳光突然穿透云层,为万物披上光彩。各种乐器的声音彼此呼应,变得越来越有力、自由、奔放。
在故事中,此时已是第二天清晨,艾玛一边回想昨日种种经历,一边自伤自怜。然后,鼹鼠马克西里米安出现了,提出要听她讲讲昨天的经历。于是,大家开始一起听她讲故事。
如果仔细聆听,你会发现,乐曲中几处情绪转折,都有几处轻轻的、不易觉察的停顿。一开始,艾玛很怀疑,你们真的要听我的故事吗?但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她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讲的越来越流利,整个人也越发神采奕奕。直到故事讲完,又是一段长长的静默,周围一下子变得非常安静。
“在这一刻,寂静非常重要。因为寂静告诉她,大家没觉得她无聊。恰恰相反,他们对她充满了兴味。这一刻她意识到,是的,我在这个世界上是被需要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的瞬间。从那一刻开始,她感到了自由和强大。”
其实,作为一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在这篇文章的采访和写稿的过程中,我深为音乐中文字所无法描述的那部分而感到挫折。
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说,“在人类所有的创造,所有的表达中,音乐是最特殊的一种。”
《钢琴之森》剧照
“音乐和语言不同,虽然它经常被比喻为语言。语言是以词语为主要形式,表达固定的意义与关联,但音乐允许我们在它的形式中灌注自己的意义。”
“音乐的独特性在于它是符号,高度表达性的,又是高度感官性的符号。它的结构如此灵活,可以表达语言无法表达的体验,包括那些极为微妙而复杂的感觉、情感、动作、甚至生命本身。”
马尔采夫自称他的绘本音乐创作深受《彼得与狼》的影响。《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一则附带旁白的管弦童话。一个关于少年彼得战胜饿狼的故事。
作曲家用乐器生动的刻画了人物/动物的性格、动作和内心活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极具个性的旋律与音响,分别代表了小鸟、鸭子、猫、爷爷、彼得和猎人。“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到如此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地步,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放屁大象吹低音号之动物交响乐团》,讲述了动物园里的动物们为安慰受伤的乐园长,根据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喜好选择不同的乐器,组成交响乐团的故事。一个诙谐可爱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各种乐器的特征和音色,用动物们有趣的描述和表现把抽象的乐器和不同的音色轻松地呈现出来。
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边听音乐,一边听听作曲家本人是如何用语言来描述这些音乐吧。
美好的一天
听这段音乐,就是一个快乐的孩子,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漫游,怡然自得。“你好,小花”,“你好,太阳”。
这支曲子是艾玛的主旋律。在弦乐四重奏里,一般都是由小提琴担任主旋律,但这里的主旋律主要由中提琴担任。因为中提琴音乐温暖柔和,与艾玛的性格更相符。“交响乐界有个笑话,中提琴是所有乐器中最慢的。
在之后的故事中,每当艾玛出现,这支旋律都会随之出现,只不过有的藏的深,有的藏的浅,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变奏,传递的情绪也不同。可以与“悲伤的艾玛”(插入 悲伤的艾玛)对照听一下,感觉两只乐曲传递的情绪是多么不同。
为什么艾玛必须在每一支曲子里呢?
“因为这是她的故事,整个世界是通过她的眼睛看到的,通过她的情绪感受到的。”
蝈蝈吉普
一开始,你真的以为自己听到了蝈蝈的鸣叫。两把小提琴一起在很高的把位演奏振音,模拟蝈蝈后腿和翅膀摩擦、振动发出的声音。两个钢琴音符加上一个小提琴拨弦的音符,模拟的是蝈蝈吉普一步步向前跳跃的轻盈姿态。仔细聆听,你能在蝈蝈的跳跃中听到艾玛的主旋律。
这是一段加沃特舞曲。这种舞曲通常是小快板的速度,由短促的顿音构成跳荡的节奏,性格生动活泼。用来模拟蝈蝈的跳跃再合适不过了。
另外,加沃特舞曲起源于法国民间,后流行于宫廷和贵族社会,到18世纪后期就已经渐渐没落了。这里出现在一个给孩子讲的故事里,也算是在音乐的历史中建一座小小的桥梁,让孩子好奇,这是什么?然后你就可以给他讲三四百年前的古老音乐了。
蜻蜓炫舞
你能感觉到蜻蜓的翅膀的振动吗?在一个地方嗡嗡一会儿,飞快的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音乐捕捉了蜻蜓移动的快速、轻盈。
这是一段小步舞曲,这种舞曲是古典巴洛克时期的曲式,同样流行于法国宫廷,是三拍子舞曲,由速度适中、舞蹈步幅小而得名。
在《听,小蜗牛艾玛》中,你还能听到各种有趣的音乐曲式,比如蚂蚁的进行曲、蜘蛛的塔兰泰拉舞曲,青蛙家族的探戈舞曲等等。这些舞曲的风格不仅与乐器的配合恰到好处,也与故事中的角色性格、动作、以及情绪心理有着千丝万缕、极富创造力的关联。
“在我们这个嘈杂的世界里,是没有加沃特、小步舞曲的容身之处的。”马尔采夫说。
所以,只有在寂静中,你才能欣赏它们。寂静,不是停顿,不是空虚,更不是声音的缺席,而是身处喧嚣的世界,却能向内倾听的意识与能力。就像狐狸对小王子说的,“真正本质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
真正的音乐也是耳朵听不见的,只有内在的静谧与孤独,才能抵达那个奇妙的空间——在那里,世界窗明几净,时光低回,地平线向远方静静绵延伸展。
本文授权转载自三联生活周刊
大船文化·德国原版绘本多元艺术启蒙音乐会《听!小蜗牛艾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