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同成长的粑粑”的第263篇原创文章。)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老师!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的天地里翱翔。孩子能够对音乐产生兴趣,这不仅有助于开发他的想象力,还有可能激发他的音乐细胞。
下面,我们来看看宁峰的故事:
前不久,夺得第51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的宁峰对记者说:“从一开始,我并不知道会走上这样的专业道路,我的父亲也没有硬性要求我成为小提琴演奏家……”接着,他开始讲起了学琴的经历。
据他说,学琴的原因是父亲很喜爱音乐,但由于父亲的那个年代不可能专门学习音乐,也因此,父亲希望他学习音乐。于是,4岁的宁峰才开始学起了音乐。
在学习的过程中,父亲始终在他身边“陪读”,一直到他上初中。他学到的父亲也学到了,有时,父亲还会纠正他理解错的地方。
小的时候,当看到同龄的小朋友在院子里耍,就觉得自己不快乐,因为自己做完作业之后还要练琴,真的是好羡慕那些小伙伴!
在17岁那年,宁峰需要独身一人去英国留学,而其他的孩子却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这多多少少让他内心有些失望。不过,就是在陌生的环境中、才让他得到了磨炼:陌生的环境、紧张的学习,每月生活费最少也要800元~1000元……这些压力让宁峰更加努力了。在最后一年,宁峰争取了更多的奖学金,还获得了演出机会。据他说,英国留学的那段时间让他长大了,也真正懂得了音乐。
虽然一开始宁峰学音乐并不是自发性的,但在最终他还是热爱了音乐,并从中获得了不小的成就。独自在国外生活的经历,不仅让他了解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他明白了音乐的美好,演奏的美好。
在家庭中,父亲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习音乐。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让父亲一定要将他们培养成音乐家,也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第二个郎朗或者李云迪,而是要让他们懂得音乐的美好,用音乐滋润心灵。
那么,父亲应该如何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入手:
1.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
在孩子还年幼的时候,他们很天真可爱、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因此,父母们要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孩子在动、静、听、看、辨、唱的音乐世界中,仔细感受和体验。
2.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
在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的时候,父亲一定要选取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够被孩子所接受和接纳。除此之外,还要选取一些贴近孩子生活,孩子有切身体验的素材。
3.父亲准备教学语
什么是教学语?是说父亲要在培养孩子音乐兴趣的时候,加上一些点缀性的音乐语言。这不仅可以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还可以激发起孩子的兴趣,从而间接地传授知识。
比如:节奏语,可以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在日常生活,可以让孩子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从而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手势语,也就是用手势代替语言。手势语不仅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还可以通过手势更直接地向孩子传递信息,以及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体态语,也就是父亲用动作来向孩子传递感情,并引起孩子的注意,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体态主要表现在眼睛、脸部、四肢,它可以以一种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而且,充满笑容的脸还可以让孩子觉得有亲切感,从而更加有精神。
4.让孩子来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父亲可以调动起孩子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并给予他们一些空间,让孩子自己来表现。只有孩子自己愿意表现,他才能够更快地融入到音乐中。
在孩子自己表现的时候,父亲不要打断他们,也不要嘲笑他们,而是要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一种动力和自信感,从而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
比如:在闲暇的时候,一家人给孩子搭建一个小舞台,让孩子在舞台上尽情地表现自己。不管是唱歌、舞蹈,还是演奏乐曲,这都能够体现出孩子的音乐天赋和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了,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在孩子拥有一定的音乐兴趣后,父母们可以放一些音乐,让孩子们欣赏。
总而言之,父亲要不断提高孩子的兴趣,帮助他们在音乐中融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孩子们对美感的定义,让他们喜爱音乐,融入音乐。
学习音乐不是让孩子非要成为音乐家,而是要让他们懂得音乐的美好,用音乐滋润心灵。
每日持续分享有价值的育儿经验与心得,让我们与孩子一同成长。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转发,收藏,关注本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