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一定要走 专业路吗?
音乐圈和娱乐圈都走过的 欧阳娜娜,经历了6岁学大提琴→11岁获大提琴冠军→13岁考取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之后又宣布休学进入演艺圈→去年推掉工作入读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 这丰富的人生后,也不过18岁出头
娜娜的人生还有很多的不同机会,学习音乐应该会是她人生最大的一个财富
现在学习音乐的人那么多
★ 是走专业路还是仅仅作为兴趣学习?
★ 业余学习需要正规训练吗?
★ 学习音乐还有其他出路吗?
在这里我们来一起探讨下
成为一位音乐家
到底有多少几率?
天赋和勤奋 缺一不可
很多顶级音乐家都是在早期就展现了自己的天赋,但是想要成为真正的音乐家、艺术家,勤奋和努力也是必须要有的。我们也许都听说过 莫扎特5岁作曲,贝多芬4岁演奏羽管键琴,郎朗5岁拿钢琴比赛第1名、15岁以第1名的成绩考上柯蒂斯音乐学院,李云迪7岁开始学琴、18岁拿肖赛冠军 等等层出不穷的音乐神童小故事。
但你可能不知道: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有一个极其严厉的父亲,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每天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大量的学习和演出;郎朗小时候经常练琴练到半夜十一点,后来考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后,因为他练琴之勤奋使得学校破例为他延长琴房开放时间;李云迪小时候每天晚饭后开始练琴,母亲要求他直到练好才可以停下……
这些音乐家的成功,也许90% 的因素是来自于勤奋,另外10%甚至只有2%到3%的天赋,决定了在众多学音乐的人当中,你能否脱颖而出。勤奋和天赋缺一不可,所以能为职业音乐家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有必要从小就学习音乐吗?
在《对话》栏目上的一段视频
几位知名音乐学院的院长回答了主持人关于
“你是否愿意让自己子女
从事音乐的职业”的问题
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院长、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等人,以自己或自己子女从小学琴的经历为例,都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成功的经历或许不可复制,但我们应该知道,学习音乐的经历会让一个人终生受益,虽然不仅仅是学艺术才能丰富人生,但是不学艺术的人生肯定不够丰富。大多数音乐家的启蒙都是从童年开始(或许更早),要么父母为其提供了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要么他自身的强大兴趣驱使自己不断去学习、练习。
美国芝加哥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安妮·罗伯森说:
我有两个女儿,学双簧管的大女儿现在是一名科学家。她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都没放弃双簧管,从她身上,我看到的是学音乐给她带来很多好处,让她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更有创造力,她看问题的方式非常新颖有趣,我觉得这种能力是音乐带给她的,所以我相信,孩子从小学习音乐是有好处的,对于心智、听力的开发都有帮助,而且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有这样的说法,我认为是对的,从小学音乐的孩子数学学得更好之类的,即使不看这些,孩子也可以从音乐中学会如何表达情感。
我们不能强迫孩子去学音乐
基于自身兴趣的学习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家长和老师应在学习过程中
给予充分的鼓励和督促
决定走 专业路?
及早开始做规划!
如果学生具备走专业路的资质和天赋,学生自己也非常希望走这条高尖深的路,那么去专业院校学习是必要的。专业院校拥有更多、更优质、更先进的教学资源,这也许是其他地方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源。例如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秀的专业老师,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及经常举行的音乐会等等。对于已经开始打算走音乐之路的琴童建议家长及早开始做规划,如果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家里经济条件也允许,可以考虑送出国上音乐学院,因为这样可以更早、更多地接受不同的语言、文化、审美等等。在选择学校之前,你需要考虑到:
你想要去学习什么,哪所学校有开设这门课程?
你想要跟随怎样的老师学习?
你将拥有怎样的机会,去进一步探索你当前的兴趣,
或者去发展新的爱好?需要花费多少?
怎么支付?还有每个学校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政策等。
一份世界知名音乐学院TOP10
名单(2017年)可供大家参考:
1、伊斯曼音乐学院(美国)
2、茱莉亚音乐学院(美国)
3、曼哈顿音乐学院(美国)
4、柯蒂斯音乐学院(美国)
5、柏林艺术大学(德国)
6、印第安那大学雅各布斯音乐学院(美国)
7、汉诺威音乐学院(德国)
8、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美国)
9、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国)
10、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法国)
而最近由CEOWORLD发布的
“2019年世界最佳音乐学院排名”
TOP5 名单如下:
1.茱莉亚音乐学院(美国)
2.伯克利音乐学院(美国)
3.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美国)
4.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俄罗斯)
5.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奥地利)
除了考专业的音乐学院,通过音乐特长生进入综合性的大学,也会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也是需要家长从孩子很小就开始考虑到这个层面。哪怕是业余的乐器学习,如果在一开始就有意识地综合培养孩子的视唱练耳、乐理知识等,全面提高孩子的音乐素养,未来以音乐特长生考入常青藤学校也不是没有可能。
通晓音律是成功的敲门砖?
正规的音乐训练 & 其他领域的成功的关系?
来看看纽约时报的调查研究(观点乔安妮·李普曼2013年10月21日 《纽约时报》)
康多莉扎·赖斯(Condoleezza Rice)受过古典钢琴的正统训练。前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曾是一名专业的单簧管和萨克斯管演奏家。对冲基金亿万富翁布鲁斯·科夫纳(Bruce Kovner)是一名曾在茱莉亚音乐学院(Juilliard)学习的钢琴家。
很多研究都把音乐学习与学术成就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正规的音乐训练究竟与其他领域的巨大成功有何种联系呢?这种联系并非偶然。我敢这么说是因为我问过人。我向从科技、金融到媒体等各领域的一流从业人员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些人过去都曾是正经的音乐家(虽然往往鲜为人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们在音乐方面接受的训练与他们的职业成就有关。
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数学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引人注意的是,很多颇有成就的人都告诉我,音乐能开启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的经历表明,音乐训练有助于增强其他优点:协作、倾听。将不相干的想法结合在一起的思维方式。着眼于现在和未来的能力。
那么,学校里的音乐课能否把你的孩子变成另一个微软(Microsoft)联合创始人、亿万富翁保罗·阿伦(Paul Allen,吉他)或者伍迪·艾伦(Woody Allen,单簧管)呢?或许不能。这些人的成就是非同一般的。但是我发现,这些人以及其他与我谈过话的一些有着远见卓识的人,对待音乐的方式都十分有趣。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将音乐课上学到的专注力和纪律性,应用到新的思考、交流甚至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中。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几乎所有行业的顶尖人群中都有音乐家的身影。伍迪·艾伦每周都会和一个爵士乐队一同演奏。电视节目主持人葆拉·扎恩(Paula Zahn,大提琴)和NBC驻白宫首席记者查克·托德(Chuck Todd,圆号)念大学时拿的是音乐类奖学金;NBC的安德烈亚·米切尔(Andrea Mitchell)受过专业的小提琴训练。微软的阿伦和风险投资家罗杰·麦克纳米(Roger McNamee)都有自己的摇滚乐队。谷歌(Google)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上高中时演奏过萨克斯管。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会吹奏单簧管,他还是一位钢琴家之子。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行长詹姆斯·D·沃尔芬森(James D. Wolfensohn)曾在卡内基音乐厅(Carnegie Hall)演奏大提琴。
“这不是偶然,”格林斯潘说。他虽然放弃了爵士单簧管,但仍然会玩玩客厅里的小三角钢琴。“作为一名统计师,我可以告诉你,这种现象纯属偶然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位谨慎的前美联储主席还说,“这就是你能根据这些事实做出的结论。关键问题是: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联系?”保罗·阿伦提供了一种见解。他说,音乐“能强化你在创造力方面的信心”。阿伦从七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少年时代又开始弹奏吉他。甚至早年在微软的时候,他还会在长时间的编程后拿起吉他。音乐是对他正职工作的情感类比,这两种工作能表达他不同的创造冲动。他说,编程和演奏“都有一些东西在促使你超越现实局限,用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托德说,在多年的训练与比赛跟他所谓的“对完美的追求”是存在联系的。广告行业的资深管理人士史蒂文·海登(Steve Hayden)认为自己最著名的作品——苹果公司(Apple)的广告《1984》——应该归功于自己大提琴手的背景;这个广告描绘了对独裁者的反抗。“提出那个想法的时候,我想到了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他说。他还表示,大提琴演出的经历还使他懂得了如何协作:“集体表演真的能锻炼你与别人合作的能力,让你知道何时该独奏,何时该合奏。”
对于与我交流过的很多颇有成就的人来说,音乐是一种“隐藏的语言”——这种说法来自沃尔芬森。这种语言能提高人们将不同的、乃至矛盾的观点联系起来的能力。担任世界银行行长期间,沃尔芬森曾到访100多个国家,他经常会关注当地各种演出(有时还会用借来的大提琴加入演奏),这能帮他理解“人的文化,跟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讨论已久的数学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才最紧密。这两者其实都是一种表达方式。对冲基金Caxton Associates的创始人、茱莉亚音乐学院董事会主席布鲁斯·科夫纳说,他认为钢琴演奏和投资策略的制定有一些相似之处;他认为,两者都“和模式的识别有关,而一些人会将这些范型推演到不同的感官领域”。
科夫纳和古典钢琴演奏家罗伯特·陶布(Robert Taub)都谈及了一种通感——他们都是一种三维的方式进行模式认知的。陶布因他录制的贝多芬(Beethoven)唱片而获得美名,之后创立了一家音乐软件公司MuseAmi,他说在表演的时候,他能够“将所有的音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视觉化”,这种技巧会从智力上转化成“在多重领域建立多重联系”的能力。
我访问过的人中,有一些对音乐的热爱更甚于他们的才华。伍迪·艾伦坦率地告诉我,“我并不是技艺高超的音乐家。我引人关注完全是因为我所从事的电影创作。”艾伦将音乐视为一种消遣,与他的正职工作无关。他将自己比作“一个一星期才打一次网球的周末网球手”,“我的耳朵完全算上不上很好,节奏感也一般。在喜剧中,我有很好的节奏直觉。在音乐上,我不行,真的。”但他每天还是会至少花半小时时间练习单簧管,因为演奏管乐器的人如果不练习就会失去口型:“如果你还想继续演奏就得练习。我这个烂水平也是要每天练习才能保证的。”艾伦会定期演出,甚至和他的新奥尔良爵士乐队到世界各地进行巡回表演。“我从没想到自己能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里,面对五、六千观众演奏,”他说。“我要说,很意想不到的是,它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生活。”
沃尔芬森解释道,音乐会带来平衡,他是成年以后才开始上大提琴课的。“你练习乐器并不是为了得奖,或者要成为这里、那里的领袖。你在享受音乐是因为它从音乐里得到满足和愉悦,而这是与你的职业地位完全不相干的。”
对罗杰·麦克纳米来说,他的Elevation Partners最为人所知的恐怕是早期对Facebook的投资,“音乐和科技已汇聚在一起,”他说。他用Facebook推广他的乐队Moonalice,由此成为了Facebook专家,如今他专注于以视频形式在线直播乐队的演唱会。他认为,音乐家与顶尖专业人士的共同点是,“都有一种 迫切想要深挖 的渴求。”出色的音乐家和其他领域的成功人士,似乎都具有这种容易痴迷的能力。
扎恩记得自己曾经每天花四个小时,抱着她的大提琴“在一间狭小的练习室里试图掌握一段乐句”。现年41岁的托德详细描述了他17岁参加独奏面试时的情景,那一次他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而不是第一——不过他还是成为了佛罗里达州全州交响乐团(All-State Orchestra)的首席圆号手。“我一直相信,我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比别人努力,”他说。这种技能来自“把那段独奏再吹一遍,把那一小段再练习一遍”,这会转化成“针对某事反复研究,或者复查,又再查”的习惯。他补充说,“没有什么能像音乐那样教会你这个道理,如果你够努力,总有一天会进步。你会看到结果。”
当我们这个国家对音乐的认真追求——以及音乐教育——正走向衰落之时,这种观察值得我们牢记在心。这些卓有成就者认为,音乐会为人们提升以下的品质:协作、创意、纪律以及协调意见冲突的能力。这些都是公众生活所特别欠缺的。
音乐未必会让你成为天才、富翁,甚至不一定能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但它帮助训练你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尝试不同的视角,最重要的是,享受倾听。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