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现场 本网记者 项江涛/摄
信息化时代的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研究方式的变革与理论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大数据正在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快速信息化的最重要表征之一。1月20日,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对课题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社会意义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大数据促进民族神话研究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少数民族文学资料和数据库建设从理论与实践上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科研机构或高校高度重视口传档案库建设,对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主题、专题、专业数据库建设规范、音影图文数据资源加工与著录规则指导规范、元数据标准、数据分类与规范、海量存储设施运维与服务规范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宪昭介绍,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所从20世纪开展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田野调查以来,依托少数民族口头传统音影图文档案库,已经实现了资料学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随着数据库在日常研究中的逐步完善与普及,研究者以往所尊崇的博览群书与博闻强记会逐渐退居到次要位置,而借助于计算机与数据库对海量的资源进行有目的的研究与分析则成为今后整个研究领域的最有效的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提出,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大数据及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机会与挑战,自觉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变革与创新。对于中国各民族神话研究而言,以母题与关键词编码目录为引导,构建多类型兼容的神话数据库,是中华民族文化大繁荣的必然产物。
王宪昭谈到,综合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相关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资料学建设中强调突出Internet环境,多渠道采集、处理和显示文学资料数据。成果数据逐步向海量数据、多元化、智能化、自动化、规模化发展。二是数据采集的现代化与数据分析的功能日趋突出,数据分类与报表形式的研究范围不断拓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民族民间濒危文化文类的抢救与采集高度重视日益加强。三是随着数字化软件的持续性开发与日益成熟,数字化资料库建设由人工到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方法转换。四是建立民族文学资料与跨学科资料关键词检索的关联性,使普通用户可以借助网页搜索引擎直接实现关系数据查询,并通过使用TCD方法来有效地对查询的结果连接树聚类,提高查询结果的准确度。五是针对各民族包括神话在内的口传资料,关注分类细化与文类梳理,在研制资料版块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学科信息系统组织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特别是在强化各民族文学资源音影图文多渠道的通联方面,出现了一些立体呈现数字资源的成果。
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中国各民族神话研究的学术实践与实际应用。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各民族神话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信仰的重要源泉。与会学者认为,通过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项目,可以较系统地展现各民族神话的共性与个性,考察各民族神话的流传与变化情况,有利于开展对神话形态、本质与内涵的研究。利用神话数据体系,可以对中国各民族神话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有助于各民族神话间的横向或纵向比较分析,有助于中国各民族神话的宏观研究与比较分析,也可以促进中国神话与世界各民族神话对话与沟通。
王宪昭提到,任何一项研究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成果转化和推广。通过神话数据库的形式对其实现多方位多视角呈现,是增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保护和发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通过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可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神话学学科建设,发掘少数民族神话资源和研究成果的社会价值,使其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信息网络等新的技术手段为神话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带来了新的机遇。
与会者提出,在中国神话研究学术史方面,对民族神话资料的搜集和研究相对薄弱。而在目前信息化技术与大数据建设日益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大背景下,应该从中国神话学建设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确定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文日焕提到,中国民族神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四大贡献之一,其中尤以少数民族神话更为丰富,系统性更强,民族数据库建设更具有综合性研究的意义,将极大地推进学科建设,也为神话研究拓展新的发展平台。
与会学者认为,在数据梳理过程中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性质,通过神话类型的合理编排、艺术化改编和撰写导读,使读者通过对神话的系统阅读,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从中把握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及价值理念。在数据库使用对象方面,要注重适应不同层次的阅读,既可以一般使用者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普及型读物,也可以通过本数据库设计的知识阶梯性导读与拓展提示,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和学术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推动中国各民族神话研究的学术实践与实际应用。与会学者认为,通过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项目,可以较系统地展现各民族神话的共性与个性,考察各民族神话的流传与变化情况,有利于开展对神话形态、本质与内涵的研究。利用神话数据体系,可以对中国各民族神话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有助于各民族神话间的横向或纵向比较分析,有助于中国各民族神话的宏观研究与比较分析,也可以促进中国神话与世界各民族神话对话与沟通。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文日焕提到,中国民族神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四大贡献之一,其中尤以少数民族神话更为丰富,系统性更强,民族数据库建设更具有综合性研究的意义,将极大地推进学科建设,也为神话研究拓展新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民族神话;少数民族;信息化;数据库建设;神话数据库;文化;神话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