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莫扎特效应”——聆听莫扎特的作品,有提升儿童潜能的实际效果
有一项很有趣的实验:一个4个月大的婴儿,给他播放莫扎特小步舞曲,他会安静地聆听;可是,当研究人员把乐曲随意打乱播放各个片段时,小婴儿则显得不耐烦。音乐对大脑的积极影响被称作“莫扎特效应”。
“莫扎特效应”源于1993年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劳舍尔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里提到的实验结论:听莫扎特K.448号乐曲能够改善人类的空间推理和记忆。在实验中,播放的莫扎特K.448号乐曲即《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781年,是莫扎特的代表作之一。
随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尧德中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对大鼠进行测试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大鼠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这项研究论文于21日在线发表在英国自然出版集团的《科学报告》上。
电子科技大学夏阳教授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莫扎特效应主要是指聆听莫扎特音乐或类似音乐,可以提高被试对象的空间记忆能力。”
事实证明:孩子在听莫扎特音乐时,透过音乐中多彩多姿的旋律变化、感性理性兼具的音乐明快爽朗的节奏组合,使孩子的意念和创意快乐自由地展现,毫无拘束地表达情感并舞动肢体,音乐是挖掘婴幼儿潜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音乐对儿童智力潜能的影响在哪方面?
大量研究证明,音乐能够让儿童变得聪明。
音乐能够开发儿童的智力,现在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那么,音乐对儿童智力开发主要表现在哪方面?
学习音乐可以使大脑中的“灰质”增加
美国加州大家学者曾开展了一项实验,证明聆听音乐可以使人的空间理解力增强。他们说“听莫扎特音乐,的确能使人聪明”。
尽管爱因斯坦、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天才,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大脑比普通人的“大”。现在经过科学实验使大脑中的“灰质”增加,于是变得更加聪明。
德国柏林大学的着名神经病学家戈特佛里德·施劳格博士研究发现,音乐可以开发人大脑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那一部分。他是在对15名从幼年时就开始接受音乐训练的青年音乐家进行研究后得出这一结论的。通过磁共振技术得到的图像显示,与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人相比,这15位年轻音乐家大脑中的感觉区与运动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作为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相对论”的创造者,爱因斯坦的大脑似乎与常人无异,但他酷爱音乐是妇孺皆知的事情。爱因斯坦于1955年逝世以后,他的大脑被他的生前好友、美国病理学家托马斯·哈维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下来。多年以来,经过科学家对其大脑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显示,他的大脑中负责数学学习的部分比一般人大15%。
不过,国际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在去年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爱因斯坦的大脑容量不但不比常人的大,甚至还比普通人的大脑轻了150克。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爱因斯坦大脑中数学功能区域十分发达,而且一种为神经元提供营养的细胞“液度”很高。爱因斯坦的大脑从两侧到下部的沟回比一般人多得多。科学家认为,这一特点可能为神经元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并且为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戈特佛里德·施劳格博士指出,接受研究的15位音乐家的左脑和右脑总运动感觉区的灰质相对较多。而且负责运动协调的小脑等其他部分也有较明显的不同。施劳格认为,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大脑中这些改变早就存在,正是这些改版使这些人有了学习音乐的倾向。
音乐和数学尽管好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均衡性、协调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却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两者都能够刺激大脑中最不易开发的区域。加强大脑内部的相互联系。
有一项调查显示,印度的顶尖数学家和科学家多半出生于南印度,有人相信这是印度传统音乐造就的。
三.让孩子越来越聪明,音乐启蒙家长不得不知的2点建议
苏赫姆林斯基说:“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在人类智慧的启蒙中,音乐教育是诸种教育手段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及情感个性等方面具有其它任何有一个学科都不能替代的特定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对特定年龄段的儿童进行音乐教育呢?
1.遵从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发展规律
通过音乐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自我价值的感受和自我表达的能力,同时,音乐可以提供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孩子的音乐体验可以从探索、模仿、实验开始,这会培养他们的辨别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改编能力、动手能力、理解能力。
音乐听力的发展
音乐听力是儿童音乐接受能力的基础,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听力是最重要的。有些儿童唱歌唱不准,许多人认为是唱的原因,是五音不全,其实这是听觉的问题。生理学研究证明,12岁以前的儿童音乐听力都是可以培养的,12岁以后就困难了。因此,儿童时期是培养音乐听力的重要时期。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都是建立在音乐听力 的基础上,音乐听力越强,音乐能力就越强。
儿童音乐听觉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各种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整体音乐形象的听辨能力和音乐内心听觉能力。
音乐 要素的听辨能力
音乐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培养儿童对这些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儿童最容易听辨的是音的长短、快慢和强弱,逐步过渡到音高和音色的听辨。儿童的音乐听觉能力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不可操之过急,必须经过大量的音乐实践才能实现。
整体音乐形象的听辨能力
对整体音乐形象的听辨能力,首先表现在对音乐的情绪把握和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其中也渗透了音乐审美的发展。这种能力是在的音乐要说听辨的基础上形成的,对音乐要素的听辨能力越强,整体音乐形象的听辨力就越强。
曲式是构成音乐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了曲式结构的听辨力,就如同找到了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听起来好像杂乱无章的音响,顿时成了有层次、有条理、有章节的音乐了。
其次是音乐体裁的听辨力。音乐体裁的种类很多,如进行曲、摇篮曲、小夜曲、舞曲、船歌、交响诗、交响音画、交响曲等。每一种体裁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准确地听辨体裁特点,有助于对整体音乐形象的理解。
内心音乐听觉能力
内心音乐听觉也可称为内心听觉想象,是指在音响结束后,通过听觉想象仍能保留音乐的音响,或是在音响之前,通过识谱,把纸上的音符转化为实际的音响。这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听觉能力。
可能大家都有这样的听觉经验,当欣赏完一段音乐之后,那优美动听的旋律,久久地在耳边萦绕,口中还能轻轻地哼唱。可是过不了多久,就记不住了,这就是内心音乐听觉的作用。
孔子爱好音乐,有一次曾经专门去听韶乐,觉得太好听了,形容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音乐会早已经结束了,他还能听见音乐在房梁上萦绕,据说后来连着三个月吃饭连肉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了。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稍纵即逝,只有靠内心听觉的能力才能留住音乐,获得音乐的体验。
在儿童音乐听力的发展过程中,要遵循儿童音乐接受的心理特点,不能使用纯概念式的方法,要以音乐的音响为基础,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儿童的音乐听力。
2.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教孩子至少学一门乐器
美国一位医学博士指出:“如果你想培养视野开阔、头脑聪明的孩子那么必须使他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由于手指的活动而刺激脑髓中的活动中枢,就能促进全部智力的提高。”
人手与脑及智力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手不仅是人的劳动器官,且具有认知能力。
“人类原本是在外部动手活动中学会内部的心理活动,并实现智力活动的内化”(《中国青年报》1988.7.30).
儿童在学习各种乐器时,两手得到充分的活动,相互对应协调,操作频繁,无疑对智力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在这一过程,儿童听觉感受也得到实践性的提升和全新认知。
研究表明,发展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和基础;儿童早期感官的发展对以后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听觉感受性的发展对心理发展有着巨大意义;音乐以其独特的学习形式和功能可以使儿童的身心发展直接和及早收益。
爱因斯坦小时候被怀疑是低能儿,老师对他的父亲说:“你的儿子将来一事无成。”。爱因斯坦的多才多艺的母亲决定教他拉小提琴、弹钢琴。他着迷地练琴,进步很快,音乐启迪了他的灵感,使他产生了求知的渴望。接着,爱因斯坦的母亲引导他的学习与兴趣转移到文化科学上来。就这样,音乐为他打开了通向科学道路的大门,“低能儿”终于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音乐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在练习一首作品时,要同时兼顾演奏时身体的姿势,手型,触键(弓法、把位),乐曲的速度、力度、调性、调式以及主题、发展层次、高潮部位,旋律、和声、复调等方面。
在演奏时,还不能只停留在谱面的要求上,尚需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包括作曲家的生平、写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风格特点等),在一定的技术、情感、曲目得到积累之上,调动与之相关的储备信息,展开艺术的想象,投入到对该作品的艺术创作(演奏被称为第二度创作)之中。
大量的音乐活动能刺激右脑中的棘突触数的剧增,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
科学家的幻想能力往往来自于艺术,特别是音乐。他们都是从小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伟大的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在他的《自传》里津津乐道地回忆起:“……音乐常常迫使我积极而兴奋地思考我正在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琴行 音乐培训 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天鹅口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奇美乐器 中国音乐教育网洛舍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吟飞双排键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