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万盛经开区金桥小学三年级教室传来一阵阵清脆的英语诵读声。
“依托多媒体设施、宽带网络技术,以及市区两级教育城域网,我们可以轻松找到最新教学课件和英语练习软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了。”该校英语老师杨敏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通过网络化学习,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近年来,我市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应用驱动,共建共享;深度融合,引领创新”的工作思路,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指导,以国家“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结合我市实际,大力实施重庆市教育信息化“1125”工程,坚持一手抓“试点示范、以点带面”,一手抓“市场合作、机制创新”。
“校校通”建成率达到94.6%
重庆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000余所。要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以较高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作为支撑。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教育数据中心,依托已有教育科研网、高校骨干网、区县教育城域网基础网络设施,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建成重庆教育宽带网。
全市38个区县均建成教育城域网,中小学“校校通”建成率达到94.6%,中小学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92.5%。其中,农村中小学教学班级的多媒体设备配备率达到85%。全市64%的农村中小学(含教学点)实现宽带接入。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基本实现“人手一机(笔记本电脑)”。
“信息化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质量。”教育专家这样说。
数字资源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4月10日下午,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在大足区城南远见爱心村小二年级一班进行。
和以往不同,这堂课是借助教室的电脑,与大足区实验小学二年级二班的学生同上一堂课。
这堂民族音乐赏析课生动而细腻。那边实验小学的老师一边播放新疆民俗风情画面,一边向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新疆的风土人情,并介绍了《掀起你的盖头来》和《新疆好》两首具有浓郁新疆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边,城南远见爱心村小的学生们不仅可以跟着音乐小声地哼唱,还可以随时向画面中的老师提问。短短40分钟的音乐课,学生们不仅了解到维吾尔族传统乐器都塔尔,也领略到维吾尔族服饰的华美和新疆诱人的风光。
“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城南远见爱心村小负责人说,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该村小再也不愁没有专职教师的问题,学生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真正地上好音乐、体育、美术课了。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依托本地名师、名校优质资源,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努力推进“一校带多校、一地带多地”的共享模式。
璧山区、沙坪坝区等区县利用建设和应用“中小学教学资源库”“网络在线教研平台”,推动实现城乡教研一体化,开展网络集体备课、网络互动教研、联体课堂教学,实行捆绑发展,推动实现信息技术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融合。
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想听哈佛大学的国际金融讲座?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办到;想就学习中的一个疑问请教名师,只需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请求,就可以连线相关专家……如今,在我市大部分高校,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融入普通学子的学习生活,悄然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模式和格局。
为推进智能时代下教育创新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市教委出台了《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意见》和《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基本指南》,着力引导构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教育环境,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积极打造“没有围墙的学校”。
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以智慧校园、MOOCs等形式开展在线混合式教学。重庆工程职业学院常态化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育教学。
“未来,重庆将以深化教育信息化‘1125’工程为载体,努力建设与教育现代化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