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是边传边播的媒体,是多媒体的一种。边传边播是指媒体提供商在网络上传输媒体的“同时”,用户一边不断地接收并观看或收听被传输的媒体。“流”媒体的“流”指的是这种媒体的传输方式(流的方式),而并不是指媒体本身。全球数字音乐崛起,流媒体平台驱动音乐产业复苏
音乐媒体从量到价,精细化运营都推动音乐产业复苏,从世界音乐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传播媒介的更替中每一轮承载音乐介质的升级也都伴随着音乐产业的复苏。
在音乐传播媒介的更替中每一轮介质的升级都是存储密度、音质水平及适配性提升的新媒介对旧媒介的替代,推动音乐产业的普及。数字音乐打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为音乐产业创造出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推动产业分发渠道的升级。
国内数字音乐市场同步迈进高速成长期,在数字音乐普及阶段,市场规模扩大主要由用户数量增长驱动。随着数字音乐用户数量触达高位,市场规模的提升将从依赖用户拓展转向精细化运营以提升单用户价值量。
在唱片厂商主导的时代,行业结构倾向扁平化;在互联网时代,流媒体平台作为内容端和用户间的分发中枢,对上下游的整合能力高于上游唱片厂商。垂直化的结构中,音乐产业不再由唱片公司单向主导,音乐人和渠道的行业地位提升。产业话语权的重构推动整个产业价值链条的重新分配,为行业注入更多活力。国内互联网巨头纷纷参与音乐流媒体市场的争夺占据下载量及活跃用户规模,成为国内音乐流媒体平台龙头音乐流媒体平台的传统主要盈利模式为广告变现与付费会员,目前国内广告模式单一局限,用户付费转化率低,不足以支撑平台持续良性运作。国内各流媒体平台积极拓展多元化盈利渠道,依靠股东强大的资源背景在跨界营销、泛娱乐化等方面展开差异化竞争,深度参与全产业链。在定位打造听、看、玩、唱的大平台,构建音乐产业生态系统,从功能设计和品牌营销上打造良好的音频、短视频、好友状态的视听社交氛围,通过音乐环节促进票务和视频等其他环节的盈利变现。行业竞争激烈,音乐流媒体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技术升级导致产品换代。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2015年起,全球音乐产业收入结束了长达15年的下滑,到2017年已经实现连续3年的增长,其主要动力来自于数字音乐收入的提升,占比超过50%。其中,音乐流媒体增长迅猛,在2017年流媒体收入为66亿美元,在所有音乐类别中收入占据首位。根据数据调查显示,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8.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80亿元,CAGR高达58.14%。
1999年-2017年全球音乐产业收入(亿美元)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2-2017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及增长率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在线音乐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在数字音乐普及阶段,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由用户数量增长驱动。将国内音乐市场规模进行拆分可见,2012年至2017年国内在线音乐用户规模增长稳定,而单用户价值的增速则略显迟缓。2013年至2017年,在线音乐用户规模稳定增长,由3.0亿扩大为5.6亿,CAGR达到16.89%。同时期单用户价值呈现一定波动性,总体增速较缓,CAGR仅为6.78%。
2013-2017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用户规模及ARPU值图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在用户数量方面,根据数据调查显示,2017年国内在线音乐用户规模达到5.6亿,而参考之前数据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网民数量为7.72亿。国内在线音乐用户在网民中的渗透率高达72.53%,用户规模继续增长的空间有限。
在单用户价值方面,从用户付费视角,根据《2017年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横向对比发达国家,我国人均音乐消费仅为日本的0.7%。我国和其他参照国家相比,人均音乐消费水平差距明显,仍有可观的提升空间.
我国与其他国家人均音乐消费水平对比图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当前音乐流媒体行业环境明显转好,为数字音乐付费用户规模提升奠定基石。从国内数字音乐的发展背景来看,版权保护、技术升级及行业形态三方面也呈现良好态势。行业形态方面,各主流音乐流媒体平台之间逐渐互相开放版权,竞争格局改善,各平台走向差异化、精品化、类型化阶段,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内容及服务,积极推动行业整体向上发展。
中国数字音乐付费用户收入及增速图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顺应互联网发展之潮,流媒体平台逐渐替代传统唱片公司的主导地位。流媒体平台优势明显,逐渐取代唱片公司的主导地位。相较实体音乐而言,数字音乐在曲库丰富度、收听灵活性和即时性上优势明显。音乐流媒体平台在发展初期推出的免费音乐收听及下载服务也对唱片公司造成重大冲击。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网民数量的上升使流媒体平台逐步取代唱片公司的行业主导地位。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音乐收入占比高达75%,而唱片产业份额仅达到0.8%。而得益于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繁荣,基于各大互联网公司的主要音乐流媒体平台收入占据数字音乐产业的绝大部分比重,流媒体平台彻底取代唱片行业成为音乐产业的绝对支柱。
2017年中国音乐产业市场规模成分占比图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数字音乐的兴起使听众集中于渠道,音乐流媒体平台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甚至将业务延伸至上游音乐制作发行和音乐人培养。音乐产业不再由唱片公司单向主导,音乐人和渠道的行业地位大大提升。产业话语权的重构推动整个产业价值链条的重新分配,为行业注入更多活力。流媒体平台对原创音乐的扶持,极大促进了音乐内容多元化。从内容创作者角度,音乐人在产业链条中可获取更多利益分配和主动权。从流媒体平台角度,在上游获得更多优质内容,在下游能够进一步向线下演唱会、演出市场布局。在圈层文化的普及下,带动小众音乐的崛起,从而解构了唱片公司的流行乐垄断权。圈层音乐的兴起增添了音乐内容的丰富度,进一步分散了上游版权方,消解了唱片公司的内容垄断权。
在竞争格局里,用户体量上,腾讯音乐占据头部下载量及活跃用户规模,成为国内音乐流媒体平台龙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音乐流媒体平台下载量的市场份额中,腾讯音乐下载量合计占国内流媒体音乐平台下载量65.2%,网易云音乐下载量占比为15.4%,阿里音乐占9.2%,百度音乐仅占4.4%。根据数据调查报告,2017年腾讯音乐占据中国音乐流媒体流量的70%以上。
2017年中国音乐流媒体平台下载量市场份额图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从活跃用户规模来看,根据数据调查显示2018年5月的月活数据,酷狗音乐、QQ音乐的月活用户数分别达到2.28亿、1.95亿,在各平台中处于第一梯队;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月活用户数为1.07亿、0.68亿,处于第二梯队;咪咕音乐、虾米音乐等平台月活用户均在2000万规模之下。
从平台的用户活跃率来看,根据数据调查显示,2018年上半年酷狗音乐、QQ音乐的平台活跃率均保持在15%以上,酷我音乐、网易云音乐保持在5%至10%的区间内,虾米音乐等平台活跃率则处于低于5%的水平。(用户活跃率=当月使用过某APP的设备数量/当月监测移动设备数量*100%).
在用户忠实度上,网易云音乐凭借社区化运营、个性化推荐和独立音乐人培养的体系拥有大批忠诚用户,用户粘性领先。根据比达咨询的统计数据,在不习惯使用多个音乐流媒体平台用户(即使用单一平台的忠诚用户)中,网易云音乐的忠诚用户占比以23.6%位列第一。
2018年2月音乐流媒体平台用户人均日启动次数图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2018年2月用户平均单次运行时长(分钟)
数据来源:公共资料整理
目前发展是少量独家版权成为各平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平台版权数量级达到千万级别,1%的非转授独家版权歌曲数量达到10万以上,且主要为重点流行歌手作品,对众多用户影响巨大,稀缺的独家版权为平台引流作用显著,成为各音乐平台争夺用户的筹码。
音乐流媒体平台的传统主要盈利模式为广告变现与付费会员,但目前国内广告模式较为单一且局限,同时用户付费转化率仍然较低,不足以支撑平台持续良性运作,因此国内音乐流媒体平台正在拓展多元化盈利渠道,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各平台依靠股东强大的资源优势在跨界营销、泛娱乐化等方面展开差异化竞争,深度参与全产业链,以更加适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每个平台独有打造自己的平台特色,有定位于打造听、看、玩、唱的一体化娱乐平台,构建音乐产业的生态系统,提供更广阔客户群,从而获得高品质音乐资源,产品与产品之间互相倒流产生效益;有盈利模式,除了会员付费、广告及版权分成,还包括音乐直播平台的粉丝经济以及音乐+游戏的盈利收入;通过打造听歌、直播、K歌一体化娱乐平台,探索出直播和游戏联运的新模式;有用户参与度极高,打造基于高频次互动,囊括音频、短视频、好友状态的视听社交圈,着力于平台运营、深耕忠实用户,从功能设计和品牌营销上培养良好社交氛围,促进用户积极评论、点赞和分享。有利用社区优势,拓展广告形式,突破传统音频广告局限;有通过与大麦网的数据互通,进行双向引流,并以粉丝为核心,联动艺人及票务资源,形成以粉丝、艺人、平台三方联动的“线上+线下”的音乐营销模式,从而将音乐演出这一重要产业归纳进自身业务范围;有在原创音乐人领域的发力为平台提供了可持续的线下演出内容;有除了参与原创音乐人个人专辑制作外,还开展了专辑推广、城市巡演、原创音乐节等活动,等等。多样化的运行模式,使音乐流媒体这几年技术升级的时代。
国内居民消费市场总量仍有50%的增长空间。人均GDP增长、可支配收入提升和城镇化三大因素推动了我国居民在娱乐、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观念已经逐步从“物质消费”升级为“精神消费”、从“购买产品”转向“享受服务”,从“满足日常需求”到“改善生活品质”,音乐流媒体等相关产业将迎来增长。
目前流媒体音乐的崛起,音乐非付费内容被用户接受,付费规模和占比逐年提升。音乐行业由于规模基数相对较小,之后将保持最快的发展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