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资深听觉艺术教育家 Reinhild Brass 经典力作,德文直译,华德福音乐教育必读选书
听觉是一切讯息连结的基础,是每一种学习行为的先决条件。如何有效唤起聆听的乐趣与喜悦?如何锻炼和运用自己的听力?
德国资深音乐教育家 Reinhild Brass 专攻特殊教育音乐治疗,为Wattenscheid 的自由华德福学校 Widar Schule 的共同创办人。这个学校的特殊之处是把音乐课的重点放在多元的听觉训练。在超过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Brass 孕育发展出一套独到的听觉教育 (Audiopädie)方法论与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音乐课程教学方式。听觉教育是一种学习倾听的艺术,学习如何激发、加深与强化听觉意识,《探索听觉教育之路:华德福音乐课程及养成指引》即是其教学研究精华的具体呈现。
本书全面性描述如何藉由探索得以发现听觉途径,并对一年级到八年级的音乐课程内容与形式提供实践的方法。这个方法关注身体律动、即兴演奏,以及各式各样自制发声器材练习或演唱。作者建构出一种从练习开展而来的教学方式,并带出深沉的反思。
Brass 认为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成为听觉教育工作者。本书希望鼓舞音乐教育工作者重视听觉锻练,并经由在课堂上使用书中所指引探索听觉的方法,而得以自行发展出更多崭新的教学法。
推荐文
潘锴
莱雅琴疗癒师 、 《探索听觉教育之路》 审阅者
我自幼学习音乐至今近35年,从学习音乐、教授音乐到成为音乐治疗师也快20年了。2015年我和宇文智龙老师到德国和几位音乐大师见面,由《自由的心声》作者Tina老师引荐,认识了德国听觉教育和听觉疗法协会的主席-莱音老师(Reinhild Brass)。见习莱音老师的音乐课后觉得她的教法简直太新奇而独特了,对孩子听觉的发展和保护做到了极致。因此邀请莱音老师到中国开办听觉教育工作坊,后来我们一起又和歌德馆音乐教育部门合作,开始为期三年的华德福音乐教师培训。通过几年的接触我发现,莱音老师的音乐教学活动完全是站在「道」的层面,她教的不是技术,而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内容,目前这个领域我还没有见到能超过她的人。
她在上课作听觉游戏的时候,完全就是一个老小孩,带著一帮大小孩和小小孩玩声音,太神奇!太好玩了! 她只用一周的时间就把听觉教育第一册写完了,这速度完全是下载啊!本书请到我的德语教师车讯老师,他是大连化物所的高级物理研究员,车老师对翻译水准要求特别高,一遇到不明白之处就会给莱音老师打电话交流,如此往复翻译工作进行了三年,车老师也快80岁,耳聪目明,超级严谨。
这本书介绍了1-8年级的儿童听觉发展,听觉游戏和具有疗癒品质声音的乐器。适合音乐教师和家长在学校和家庭中实际操作,希望在电子媒体犯滥的今天,藉由本书所告诉我们的听觉教育方法和游戏保护好孩子的听觉感官,如此,在可见的未来,孩子们学习乐器、外语乃至发展第六感的直觉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具备倾听自己内在声音的能力才有可能性。( 写于2018年6月23日本书出版前夕)
当我全然地倾听
文 | 李爱华 听觉教育教师、《探索听觉教育之路》审阅者
昨日与莱茵老师(Reihild Brass)见面,提及未来推广听觉教育的活动计画,我请她给我一些想法与做法,她给了我一些建议,譬如对成人做什麽好啊等等,也分享了她近期的一些感受。当我在写这一篇文字的时候,更深刻地感受到听觉教育对我的影响,也更清楚感受到我要做这件事的动力。
每一次上完莱音老师的课,到下一次半年后的见面期间,学员都会被要求做「听觉日记」的练习,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去留意自己听见了什麽值得注意的声音,或是在同样的声音裡,我是否有发现任何不同?用听觉做为每天写日记的一个关注面向。
回到日常生活中,我自己开始做这个练习,以老师在课堂上所带来的品质,开放并忠实地收摄进我所听见的世界。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当我全然地倾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我的一部份竟然融化进入了对方,一部分的我变成了对方。带著这个发现,半年后我惊喜地与莱茵老师分享,她以一贯开心的笑容回复我,「那就是理解他人的开始啊!倾听总能带来许多神奇的事情。」
探索听觉教育之路:华德福音乐课程及养成指引 李爱华选读
选段一:倾听--将是教育科学中的创新与发展
如果倾听孩子的需求,能够在教育过程中承担起引导的角色,这将是教育科学中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倾听,应该是不断深化与不断提高引导意识的倾听,无论对于教育学本身还是对于孩子,这种方式都会开拓新的领域。在每一次音乐活动中,对每一个孩子,对每一个新的状况,都进行仔细的、和缓的倾听,这也会使音乐教师的能力得以扩展与提升。于是,我们会发现那些此前从未听到的与尚未去听的崭新内容。也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可以真正的来谈论音乐课的灵感。(选自听觉训练--音乐课是灵感的源泉,页19)
选段二: 就在这个安静的瞬间,一扇大门打开了
目前为止,我们所说的练习都是固定队形,孩子们应该按照这个队形来站位。读者可能会有异议,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独创之自由,又体现在哪裡呢?
在音乐领域中,独创的自由是个困难的课题。它涉及到某些非常敏感的微细过程,但作用是很大的。在我们前面提过的练习当中,一个孩子听到了起动信号声之后,他自己必须做出何时要开始动作的决定。他得确定速度与路线:是直接奔向自己的位置,还是拐个小小的弯过去?这个瞬间对于大人来说是最困难的,因为他满怀期望地等待著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大人们经常会禁不住要喊:「开始啦!现在该走了!」但这种要求不能说出口,而是要给孩子留出时间去决定,因为这是我们所有练习中最宝贵的时段。如果孩子没有立刻意识到该轮到他了,全班孩子和老师,都会默默地等著他,那是多麽紧张的时刻啊!而且,当孩子终于自己意识到了,那又是多么轻松的时刻啊!在学校每天的教学活动中,这样的时刻,表面上看是非常短暂的瞬间,但其意义却非常重大。
大人们要学会保持沉默,并且要能够自信的允许孩子有如此等待的一个瞬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尽管孩子还很小,但就在这个安静的瞬间,一扇大门打开了。 (选自一年级的练习--独创的自由,页43-44)
选段三:在我的背后有个世界在呼吸
在我的背后有个世界在呼吸,这句话来自我们前面提到的Rose Ausländer的一首诗〈在背后〉(“Im Rücken”,Ausländer 1996,p50)。这句话描述的就是对于听力非常重要的那个存在于我们背后的听觉空间。我们看东西是往前看的,听声音则是听后面的。这个听觉空间就在我们的背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是我们对它的存在很少意识到。一旦我们感觉到背后的这个世界,我们的听力就会大幅度地提高。我本人真的可以感知到我背后的这个世界,或者说,感觉到背后这个世界的呼吸。这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比喻,它是完全真实的,只不过人们需要通过练习才能够感知到。如果我闭著眼睛走路,那么我对脚的注意就更多。而为了让我能够有意识的倾听声音,我就必须改变走路的方式。而这种倾听与走路之间的联系就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听觉之门。(选自二年级的练习--听觉空间,页83-84)
(作者照片由張美雲提供)
作者◆Reinhild Brass
居住在德国 Witten 市(北威州鲁尔区)。大学裡学习特殊教育的音乐专业,同时也在自由音乐学校(Freie Musik Schule)专修艺术——教育——治疗专业。毕业后于 1979 年与他人一起在 Wittescheid 建立了Widar 学校(自由华德福学校),并在那裡担任音乐教师至 2000 年。1989 到 1997 年间,她甚至担任了班级导师。该学校独到之处,就是建校伊始即将音乐课的重点放在形式多元的听觉训练。在经年的教学工作中,Reinhild Brass 女士对一到八年级的音乐课程内容与形式,已然建立起独到而逸出常规的一套方法。这套方法的中心内容是身体的运动、即兴演奏或演唱,以及各式各样自制的发声器材。
自 2000 年开始,Reinhild Brass 女士在 Witten 市的华德福教育学院担任讲师。重点专业课题是从方法学角度,论述一到八年级学生音乐课的教学法及发声训练法。1998 年以后,她还定期前往日本讲学,并于 2001 年在横滨市成立听力教育进修所。在日本先后工作了二十多年,那裡现在已有超过二十位优质的听力教育专家。2005 年,她在 Witten 建立了听力教育研究所。这是一个既开展教育,也同时开展研究工作的研究所,它的工作重心是:充分发挥针对听觉培养的特殊教育学与教育方法学理念,并为社会学、教育学及治疗学领域的工作者,提供进修教育的机会。自 2015 年开始,她也在中国、韩国开展了倾听艺术方面的培训课程。
译者◆车迅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退休,曾派驻德国,目前在大连外语学校教授德语。
德文校阅◆陈念萱
德国慕尼黑大学音乐学硕士。曾任大学音乐讲师、华语讲师,中学音乐教师、特教教师。
听觉教育校阅◆潘锴
莱雅琴疗癒师,结合了德国人智医学和中国黄帝内经,以莱雅琴为主要乐器,其他乐器为辅,发展出一套适合中国人学习的音乐治疗理论体系和综合音乐疗法。
音乐经历: 六岁学琴,主修手风琴,辽宁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主修合唱指挥。曾赴德国深造,师从 Reinhild Brass。
听觉教育校阅◆李爱华
二十多年音乐教育经验,对音乐与人的关系深感兴趣。现为照海华德福音乐教师;人智学培训、华德福师训音乐课讲师。音乐培训经历:歌德馆音乐教育自由音乐教师培训、北京人智学音乐治疗师培训、美国 Berklee College of Music 专攻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