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的设计学科创建于1980年,2016年更名为艺术与设计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学院坚持“艺术与设计融合科技与产业”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设计与艺术人才。近年来,学院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师生工作室”教学模式并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在拓展了艺术教育空间的同时,也提高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能力。本文是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互联网购物的购买意向与满意度的动态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8JYC760141)的研究成果。
以市场为导向,树立艺术教育市场意识
当今社会,除基本的设计能力外,能够创新设计构思、洞察潮流走向兼具实干能力的人才,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学院树立“以人为本,设计是为人服务”的观点,有意识地让学生把市场需求服务、大众审美标准和艺术深度加工相结合,指导学生设计出既具有商业价值又富于艺术价值的作品,更让学生在文创产业服务中准确定位自己的价值。
此外,随着艺术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化,学院始终保持对市场需求的关注,找准与文创产业相链接的着眼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构艺教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双管齐下,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一方面,学院从社会需求出发,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基准,开设了职业方向和综合实践两大类课程,依托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和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双创”平台、国家级别大学生艺术学校外实践基地等,充分给予学生发挥动手能力的空间,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学院准确把握文创产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民俗风情、社交礼仪、社会文化、民间艺术、公关心理等人文类选修课程的比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学院还在充分梳理课程衔接、把握教学节奏的基础上,不定期开展设计潮、名家讲坛、戏曲的美学欣赏等专题讲座,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设计的“软实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文创产业的发展。
切合文创产业需求,引入“师生工作室”教学模式
学院通过多年的积累,拥有近万平方米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以及独立的设计工厂和展览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师生工作室教学模式,实现将教学、设计、实践三合一。其中,导师主要负责对接企业,汇聚设计相关的新信息、新趋势、新成果,分析操作流程、产品的设计定位、客户的消费要求等,再结合课程的教学需求,形成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在学生设计产品的同时,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还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有才华的学生甚至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
以文创产业要求为准,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院以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和文创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为核心,从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设计构思和动手能力出发,构建了针对艺术设计人才科学、专业的三重评价体系。首先是作业评价,主要从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两部分进行评价。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对设计的规划、可执行性等进行评价。在设计结果上,则综合考量使用的材料、实现的成本及美观度、艺术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其次是企业实践评价,主要是从客户是否满意、制作流程是否合理、解决问题是否及时、设计成果是否实用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是个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性,鼓励学生的设计灵感,并加以引导。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始终给予高度的关注,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引导和给予学生修改方案,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个性,让文创产业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