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睡眠音乐研究白皮书》发布,57%的失眠人群选择音乐助眠!
- 编辑:csm351
2021-08-10来源:199it.com
良好的睡眠,对于人们生活工作都十分重要,但各项研究报告都显示,大量人群面临睡眠障碍,也越来越多人群选择音乐助眠。近日,HIFIVE(嗨翻屋)联合蜻蜓FM、锦江酒店(中国)联合发布《睡眠音乐研究白皮书(2021)》(下简称《白皮书》),作为市面上首份“睡眠音乐”主题的研究,该白皮书通过平台运营及调研数据分析,展现国人的睡眠现状及音乐助眠情况。
我们都是特困生!
《白皮书》显示,拥有完全健康睡眠人群占比只有26.8%,近3/4的人群都面临着睡眠时间不足、入睡时间过长、睡眠质量差等问题。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睡眠情况,《白皮书》显示迈入“社畜”阶段的95后秉承“越夜越精彩”的信仰,凌晨入睡的比例更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熬夜至凌晨的比例迅速降低。在睡眠时长上,睡眠不足8小时成为都市人群常态,76.5%的受访人群表示“躺平”太难!
而对于不同性别而言,27%的男性选择“凌晨以后”才进入梦乡,而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女性。这也促使了男性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比例更高,这也是导致“秃头”等睡眠缺失“隐患”。
57%的失眠人群选择音乐助眠
在现代人群的失眠原因中,除了沉迷短视频的视觉刺激这一共同原因之外,不同的年龄群体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相较于00后的学业压力、90后的情感压力,80后失眠的原因则更现实:完不成的KPI(占比16.3%)、还不完的“花呗”(占比14.6%)成为了阻碍中年人们入睡的障碍。
面临失眠问题时,收听音乐助眠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占比56.6%)。除此之外,00后更喜欢借助于睡前冥想(占比45.4%)让自己入眠,90后则悄然加入了泡脚养生助眠的阶段(占比22.%),而80后们则进阶为“养生2.0”阶段,更多的选择夜跑等适量运动改善睡眠质量(占比28.9%)。
助眠音乐没选好,小心长“耳虫”!
关于音乐助眠,众多研究显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效果,《白皮书》中的调研也显示,8成用户反馈睡眠音乐对于睡眠提升有明显帮助。
但《白皮书》同时提醒,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做助眠音乐。因为日常“欣赏性音乐”主要表现的是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而且往往在旋律或节奏上有较强的记忆性,多次收听后容易在脑海中重复这首音乐作品(或旋律),这类情况即耳虫现象,有可能会影响睡眠。
助眠音乐是为了缓解睡眠问题,提升睡眠质量创作的,在创作手法、音乐风格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在音乐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平稳性”特点,即表达的情绪、旋律、节奏等都相对平稳,不易形成“洗脑”的记忆,更有助于睡眠。
同时,《白皮书》显示目前市面上主要作为助眠音乐的音乐类型有八音盒、自然音、轻音乐、古典乐、白噪音等类型。其中轻音乐是主要的收听的类型,较为小众的白噪音在一些助眠APP的教育下,在年轻群体中的接受度也表现出了较高的偏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睡眠问题的日益关注,睡眠行业的市场也呈现较快发展,据相关研究显示,2020年睡眠相关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4000亿,2030年将突破万亿万。“助眠音乐作为缓解睡眠障碍的手段,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也在不少智能硬件、音频应用中有使用,”HIFIVE的市场负责人说,“通过与合作伙伴发布的这份《睡眠音乐白皮书》,也是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助眠音乐,正确的选择音乐改善睡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