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平生之爱便是斫琴时这安静的心境,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琴韵悠悠,弦意绵长,诉说着古人流传千年的雅趣,伴随着刘琪琴瑟静好的人生。
刘琪,古琴表演艺术家,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传承人。他是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命名的齐鲁文化之星,也是2021年4月入选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国当代古琴斫琴师》的当代优秀斫琴师。可刘琪却从不偏爱这些华丽的名头,他常常说自己就是一个“琴痴”,一心倾注于斫琴手艺的钻研,比起那些荣誉称号,他更喜欢琴友们对他古琴制作技艺认可的美誉:琪琴。
斫琴,在琴学的律、调、谱、曲、论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对中国民族乐器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斫琴行为的变化,影响着古琴音声的质量,变换着音色品味的丰富,因此,想要弹奏一曲雅音,离不开精湛的斫琴技艺。而传承这项古老的技艺却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特殊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虽然只有七弦,但却音域非常宽广,能演绎出三种音色,层次交融间,又具体分为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因此在演奏时,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这既考验演奏者稳定的技艺水平,也考验斫琴者的琴面曲线的构造和琴弦安装的把控。因此,斫琴一分一毫的功夫,靠的是日积月累的经验与传扬挚诚的心境。“斫琴是人们与古琴的对话,仅仅根据数据参数远不如真正了解古琴。”
“除却合理设计内腔堂的构造,做琴选材是一把好琴成功与否的关键。”面板、底板都要为保存完好的百年左右以上的老料,木质更要无结、无裂、纹路顺直,再采用纯大漆、鹿角霜、天然朱砂或八宝灰古法工艺,每张琴历时皆三年半以上方能呈用。一分工就一分声,刘琪对每一次古琴的制作都不马虎,依材而斫,尊重传统且独有创新,专注于做精品传世演奏琴。
“想要斫好琴,首要考验的就是斫琴师的听力。”刘琪常说,万种古琴万种音色,但是对于常人听来却只有一种音色。普通人听来的毫末之差的安静和悠远,对他来说却是天壤之别。这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音乐人出身的刘琪,对音质、音色格外敏感,但他却从不因此自居,反而在数年的探索与研制中,融汇五音之妙,贯通音韵沉浮,在斫琴中完全融入弹琴人的所思所虑,从而制造了远超普通工匠的古琴佳作。
刘琪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这些年来他几乎足不出户专注古琴的研究和制作,就是想再现昔日的华音。“古琴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乐器,想要更好的发扬古琴雅乐,我们必须要努力‘寻根’,而对于古琴来说,斫琴技艺就是它的‘根’。”斫琴是历代雅乐人对文化溯源的根植,它承载着琴音缈缈对高山流水的书写,束挟着万壑松风间和水光云影的描绘,传达着虫鸣鸟语的志趣、情致冷暖的相与,包含着世代国人传颂的宗教哲学之理。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刘琪发扬着国人对传统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坚守,彰显着斫琴匠人历久弥新的倾注和坚韧。斫琴悠悠、三音交错、变幻无方,诉诸言表间,让古琴雅乐在岁月更迭中,绽放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