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月2日从广州大剧院获悉,一场“剧场实验室与舞台实验家——实验剧场作品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穗举行,专家学者围绕城市艺术创造力进行探讨,为小剧场内容建设建言献策。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产业发展部部长胡娜表示,沉浸式小剧场歌剧,角色少、乐队小、距离近等,降低了歌剧制作的成本、票价门槛,以更加符合当下消费者需求的形式进入大众的视野。根据不同艺术形式、艺术门类的特性,实验剧场作品里所呈现的“沉浸式”也应有所不同。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董峰认为,尽管艺术有其自我表达,但实验剧场作品作为一种多元新形态,需要在满足自身逻辑之上对艺术价值进行更长远的探索,并体现行业社会责任感以及当下时代意义。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所长王炜指出,实验剧场作品本质上并不受物理空间的限制,“小剧场作品与空间无关,与资本无关,与想象力有关。想象力有多大,剧场就有多大”,但这也对实验剧场作品在场地、空间的多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验剧场作品对于观众共鸣、观演关系共生的挑战,将极大地促进学科研究方向的明晰化。”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主任曹仕锋称,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作品在创作阶段以邀请学生演员参与的形式推动剧院与高校的合作,为青年艺术人才提供发展平台。
“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艺术管理专业长期热议的话题,实现剧院与教育院校、科研机构的链接。自2015年开始,广州大剧院在实验剧场制作中进行了多样化的舞台实践与尝试,在促进制作内容自主多样态生产的同时,亦为行业就实验剧场作品的研究与探索提供样本。
“实验剧场作品是基于城市艺术人才的突破研发。”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表示,希望将学术力量和科研体系引入剧院创作评估总结,通过设立来自北上广的艺术教育机构、艺术生产机构、艺术研究机构组成的课题组,将艺术实验与理论研究结合,实际上是“产学研一体化”的结果,同时梳理出值得推广的艺术作品研发和人才培养经验。她说,通过这些实验演出制作的实施,行业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其研究结果才能真正反哺于市场。
中秋国庆假期,广州大剧院推出了沉浸式喜歌剧周,两部沉浸式实验剧场作品《苹果之夜(Pomme d’Api)》《丽塔》再次与观众见面。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变成“歌剧酒吧”,观众不仅能近距离感受歌剧艺术的魅力,还能轻松愉快地沉浸其中开怀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