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育”形态日益丰富,中国教育生态的多样性演化加快推进。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课程教学理应与时俱进,建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模式。在这一进程中,应积极探索用好“翻转课堂”。
传统教学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其中前者通过教师在课堂讲授来完成,后者则需要通过学生在课后做作业、开展实践来完成。“翻转课堂”2007年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州的“林地公园”高中,为解决学生缺课问题,该校教师将预录好的课程上传到You Tube网站,让学生“课前在家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或实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2011年,“翻转课堂”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让教学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在信息技术辅助下,把知识传授过程更多放在课堂外,同时赋予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内,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同学之间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来实现。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后兴起的一场全球教育变革,进入中国后也大受师生欢迎。“翻转课堂”通常拥有丰富的信息化资源、灵活的教育模式、先进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望成为实现高校音乐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音乐教育中注重用好“翻转课堂”,可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既为学生提供更多音乐鉴赏资源和学习材料,丰富课堂内容,又让学生在更宽广的时空框架内更灵活、主动地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能,可为提升育人质量带来创新性路径。
科学搭建PBL模型,为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系统的育人策略。“翻转课堂”基于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即“项目式学习”)模型建构,强调设计学习情境,运用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模式设计中,应搭建问题场景、运用“苏格拉底式”发问方式,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探索发现新问题、主动解决矛盾困难,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带来环境支撑;在音乐课程内容设计中,要注重多学科教材的综合使用、信息化的合理融入和PBL模型的系统化,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音乐学习体系框架、思维模式、审美信念和价值观取向,并根据现场实际及时调整实施策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运用混合翻转模型,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影响学术热情。在音乐教育中用好“翻转课堂”,应注重建构混合翻转模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混合翻转模型更能保证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学术热情的连续性:课前可指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进阶作业,开展“知识传授”层面的学习;课堂上围绕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以项目探究、实验、游戏等方式展开的互动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课后由教师结合学情,引导学生使用信息化工具等谋求对音乐知识的深度把握与升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被赋予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整理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节奏、探索个性化呈现知识的方式,并合理搭配小组合作等方式。该模式最终目标是有效实现个性化学习。应根据学生学术热情的差异化状况,调整教授、协作、探究、启发等策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
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大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音乐教育中用好“翻转课堂”,还要积极搭建社会实践课堂,既助推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获得感,也有助于向社会大众输出优秀音乐作品,丰富群众文艺生活。“翻转课堂”具备可个性化定制、角色转换灵活、参与度高等特点,在开展社会实践时优势明显。比如在社区音乐教育中,高校音乐院系师生可与群众一起制定社区音乐计划,探讨开展音乐活动、表演、创作和即兴演出;可以设立音乐“小讲堂”,邀请社区爱好者大胆走上讲台、拿起乐器、一展歌喉,台下教师学生当评委、左邻右舍当观众。高校音乐院系大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可与基层党组织携手把音乐文化鉴赏输送到中小学课堂、把音乐表演传播到田间地头,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潜能、提升学习成效。
【作者系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考级考官。本文为2022年教育部“十四五”教育科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基于翻转课堂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编号:JKY108099)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闻来源:华声在线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