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关键历史时期,随着“双创”政策支持力度和举措不断加大,教育领域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战略。与时俱进,面向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大数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协同育人,信息技术引领教育产业,切实提高双创教育发展效率,旨在实现艺术教育创新与变革。
【关键词】大数据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在我国大数据已经成为促进创业创新的新势力,不断深化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变革,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化大数据概念与技术能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决策支撑,同时“大数据+产业建设”也助推创新创业教育高水平发展。全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创新创业校企合作项目,搭建功能互补的创新教育平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创业教育及实训平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对于大数据理论研究以及实践日趋成熟
创新发展是大学教育全局性战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大大激发大学生创新活力和创业激情,从而,能提升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
目前全国艺术院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通过大数据平台已为师生创新创业小微企业提供决策帮助和引导,为大学生提供务实的创业培训教学和切实有效的实训指导,“联动式”创新创业的运行机制保障课程建设与市场需求对接,如北京艺术类院校积极探索大数据的创业平台服务新模式都取得良好成效,倡导开放、公平、共享,实现艺术院校助力经济发展新征程。
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艺术创新创业”教育革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挥艺术高校特色优势,加快网络教育变革新模式,深化高校供给侧改革,促进产学研多方协作,实现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共同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可见,结合大数据思维与技术的双创型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必然趋势,探索大数据背景下双创艺术人才模式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行性措施及依据,对培养双创型艺术人才意义重大。
一是有助于提升艺术院校的办学特色,打造特色艺术高校和特色学科建设。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同质化问题。加快网络教育变革新模式,大数据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教育信息化贯穿教学改革的整个过程,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有助于增强地方高等艺术院校的办学特色,对培养富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是有助于促进艺术教育改革发展。大数据为产学研提供科学依据和市场趋势预测基础数据,推动高等艺术教育改革发展进程和文化创意产业繁荣发展,为实现艺术人才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是有助于提升艺术人才的质量水平和教育效率。大数据时代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开展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激发活力,提升效率,以强化其自主创业和就业综合能力。
四是有助于提高全民创新创业氛围和活力。利用大数据实现产业融合和资源共享,让公众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图文获取广泛信息,帮扶指导,改进服务,创业带动就业,提高社会创新创业参与氛围。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目前,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速,得到社会和高校的普遍重视,为艺术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新路径。目前,我国创新创业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商业运作模式关联不紧密,大数据平台尚未将社会和高校资源整合起来,数据信息就像“孤岛”,这样严重制约创新创业教育更快发展,受制于传统实习教育体制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简单,无法适应高校艺术人才发展的要求。据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本科毕业生创业率仅为2.86%,其中接受过科学化创业指导的学生仅占6.77%,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仍亟待加强引导。由此,除了地方给予大学生创业资金及税收优惠政策等以外,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规范化的公司运营管理、大数据行业市场需求趋势等指导。
二是不够重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理念陈旧,大数据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搭建不完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创新创业实践艺术基地资源较为缺乏,艺术教学与市场实际创业相脱节。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驱动力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资源配置和管理实施灵活性不够,创新创业艺术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手段有待完善,缺少科学的生态体系。
四是创新创业师资素质水平迫切需要提高。当前,一些高学历教师缺乏实际创业与运营管理等经验,“纸上谈兵”使创业教学和创业实践相脱节,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普遍质量不高。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培养创新创业艺术人才
基于大数据兴起对创新创业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研究,结合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一个目标、五项措施”,深入发挥艺术高校特色优势,培养适应新时代的艺术特色人才。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教育生态体系。各高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高度关注。立足艺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供给侧转型升级,优化和升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生态体系。
二是加速双创布局,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运用“大数据”提供的教育资源支持,加速搭建双创平台,优化产业布局,大数据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实现艺术成果与企业生产对接,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改善实践滞后的局面,以实现艺术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围绕创新研发、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和联合众创等展开实训教学,开展双创实训营和研讨会等,点燃创业激情,提升综合能力。
三是推进协同育人,促进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专业教学融合,校企联动,协同育人,探索创新实践模块教学,完善双创课程体系,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大数据教育平台,加快高校创新创业运行机制,推动高校艺术成果转化,构建双创教育生态联动体系。
四是建设开放数据人才库平台,激发人才发展活力。明确时代赋予教师的教育使命,鼓励聘请校外创业师资、设置创新创业师资数据人才库、鼓励专职教师带领学生自主创业、加快完善师资聘任、考核评价和进修制度,增强发展内在驱动力,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五是切实贯彻各项保障,强化规范监督。推动落实互联网创业帮扶政策,强化监控制度管理。双创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实习质量以及师资管理等机制,进一步加强规范监督和评估考核机制,设立创新创业奖评机制,以及实战项目的评价体系等。
(作者分别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大数据背景下辽宁艺术类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17DB051)的研究成果】
【主要参考】
①刘延东:《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中国教育报》,2015年10月26日。
责编/张蕾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