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民族音乐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年 传统音乐艺术在创新中前行
国际在线报道(实习记者 陈烨):15日晚,“光明颂”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族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北京民族乐团寄情于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上了一份精彩纷呈的“音乐之礼”,一份见证中国民族音乐四十年发展成果的“惊喜之礼”。
北京民族乐团青年笙演奏员郑杨今年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成为了北京民族乐团里的新人。“光明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民族音乐会演出当晚,郑杨就与民族乐队合作,为观众献上格莱美获奖音乐人吴彤创作的笙三重奏作品《天人合一》的首次“笙与乐队”版公演。对于这样的机会,郑杨倍感荣幸外,还感受到年轻一代音乐人发出中国文化声音的使命感,“我们在演奏民族音乐的时候,更多的也在思考怎样用我们手里面的乐器发出代表我们祖国现在文化的一个声音,所以我们也是肩负使命感。当然我们是非常荣幸能做这样的工作,去让更多的人通过音乐来了解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
其实,在北京民族乐团团长李长军眼里,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民族音乐蓬勃发展的四十年。四十年发展历程中,北京歌舞团中涌现了老中青三代器乐演奏人才,也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贡献了包括《帕米尔的春天》、《小蓬船》在内的一批原创曲目。随着乐器的革新进步,作曲家乐曲编配能力和乐手演奏能力的提升,过去人们所认为“民乐不适合做大,只适合独奏”的观念已经成为过去时。李长军表示:“民族音乐从最开始的单线条发展到今天的交响乐形式、管弦乐队编制的形式,我觉得这也是民乐人在四十年中作出的一个贡献。我觉得在全世界范围能够成这种大编制的、西方管弦乐队形式编制的乐团里面,大家公认的只有西方的古典交响乐团的形式,还有就是中国的民族音乐。”
据悉,北京民族乐团的前身其实是1978年成立的北京歌舞团民族乐队,隶属于北京歌舞团,自成立之初就承接了大量的外事演出任务。 2015年北京民族乐团成立后,一直尝试进行音乐和表演形式上的创新。近两年来围绕“ 一带一路 ”外事演出活动,北京民族乐团从小型室内乐形式出发,在作品中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音乐元素,对音乐作品进行创新编排。李长军团长表示,近年来外国观众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和理解达到了乐团期望的高度,“音乐是没有语言障碍的,他们能听得懂。所以我觉得这个对中国文化的推广、传播、弘扬,具有特别特别重大的意义。只有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国的音乐,了解中国的文化,才能对中国这个国家有更深刻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