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曲哲涵)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直接指导,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腾讯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8未来教育大会”5日在北京落幕。来自全球学术界、政商界800多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就教育公平、供给侧改革等问题展开思想碰撞。
“面向未来的教育,特征之一就是应该更加普惠和公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表示,面对全球发展失衡现象,更加需要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重视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化,保证每个人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使教育成为推动包容性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表示,过去几年精准扶贫力度空前,中国在脱贫攻坚中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可持续脱贫,必须从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入手,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阳光的起点。
科技发展正在催生教育新业态,延长教育可及性半径。过去几年,在线教育发展迅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海量、优质内容。“科技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认为,建设智慧校园、搭建智慧化教学体系,是目前教育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例如,全场景数据分析和AI算法,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辅助老师制订教学方案。在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看来,无论科技多么发达,都需要老师用灵魂和爱为教育注入生命力,唤醒学生心底的自信和成就感。科技并不能完全替代老师,而是将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育人上。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表示,未来社会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信息素养、数字素养、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等诸多方面,必须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这样我们才能构建真正成功的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大化,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6日 12 版)
(责编:周恬、张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