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乡村回音——记大场镇江南丝竹新华国乐社

编辑:csm351
2019-07-08来源:东方头条

  这是一个周二的下午,微风徐来,带着初夏的气息。刚走进大场镇华欣苑小区文化中心,就听到一阵阵委婉悠扬的乐曲传来,乐曲声中伴随着二胡、琵琶、扬琴等器乐的弹奏,悦耳动听。这支正在练习的乐队,就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场江南丝竹新华国乐社,弹奏者大多是原新华村的普通村民。原本在田间耕作的双手,如今弹走起了悠扬的丝竹,他们的表演甚至走进了音乐殿堂——上海音乐厅,大场江南丝竹得以传承和发扬。
  流传近百年的大场江南丝竹
  丝竹乐是我国民族器乐演奏中运用比较广泛、形式较为多样的一种传统音乐。丝竹乐历史久远。早在《周礼春 宫》一书中就有记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三国志魏志》则谓:“耳倦丝竹者”。这些文献记述了用丝(弦)和竹制成的乐器,以及用这种乐器组成的宫廷乐队。
  江南丝竹广泛流传于江南地区,过去民间凡是大型集镇或地区,必有一支以上的江南丝竹乐队,或称“清音班”、“国乐社”,农村居民在婚丧嫁娶时请一支丝竹乐队来助兴,也是常有的事情,而大场则完美地把江南丝竹热闹喜庆与高端优雅两种风格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一起。
  大场新华民乐队历史悠久,其前身称渡船桥国乐社,成立于1925年,为民间义务乐社。队长陆德珍介绍,新华国乐社原名渡船桥国乐社,距今近百年,由当时的小梁山、渡船桥、小张家宅、小顾家宅4个自然村15人组成,参加当地的婚庆、庙会、舞龙等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新华国乐社,继续活跃在乡间农村,尽管“文革”期间一度被迫停止活动达15年,但队员们衷情江南丝竹的满腔炽热,使得乐队在1980年得以重建,恢复活动。着力弘扬江南丝竹民间传统文化,活动频繁,成果显著,挖掘整理和推陈出新的演奏曲目30余首,多次参加市级演出并获奖。其演奏的婚嫁系列节目,由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摄制,在英、美、日等12个国家上映。
  1998年,大场新华民乐队受东方乐团特邀,在上海音乐厅上演创作曲目《百花争艳》,成为第一支乡村民间演奏队登上音乐殿堂的佳话。至2004年,乐队创作演奏了《田野春风》、《普天同庆》、《玫瑰曲》、《丝竹情》、《佘山行》、《迎回归》等民乐新曲。2009年成功申报进入上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植根民间的“轻音乐”
  新华国乐社的队员们均年过六旬,大部分曾练下了江南丝竹的童子功。中胡演奏者程金兴11岁演奏乐器,哥哥是乐队指挥,他们在彭浦镇各村演出,1976年文艺宣传队停演,老程从此不再碰乐器。2014年他来到新华国乐社,他再一次让扬琴、笛子、二胡响起了动听的旋律。30多年前,同样是在文艺宣传队工作的余振英,插队落户去了贵州,2010年才回沪,他通过网络找到了新华国乐社,又重拾乐器,负责演凑扬琴,“江南丝竹特有的韵味,老了可以重新学了”。中胡演奏者张剑萍从小师从越剧老师,拉得一手好二胡。队长陆德珍说,这支队伍扎实的功底,懂的人,一听便知。
  队员演奏得娴熟老练,炉火纯青,但聊起这门艺术时,道出的多为经验之谈,旁人不好琢磨,无形之中成了一道门槛。“90后”王嫣婷的出现,令这一古老名族乐种的面纱豁然开朗,她是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派驻社区文化的指导员,也是新华国乐社演奏队伍中最年轻的面孔,她介绍道,古时“有水井处,就有丝竹声”,江南丝竹是符合当时文化底蕴的“流行音乐”。人们的表演团队少至2人,多达10多个人,演奏不受人数多少限制,新华国乐社目前就有16名成员。他们常采用本土乐器演奏,如扬琴、三弦、笙、阮、秦琴、中胡等,并加入板鼓、小锣之类的敲击乐器,乐声呈祥,洒脱自如。江南丝竹乐队多由乡民们在茶馆里自娱自乐,并不单独设台演出,多为助兴而奏,有小轻细雅的韵味,是典型的江南文化。
  要弄懂江南丝竹,一定要弄懂其演奏要领,即“你烦我简,我高你低,加花变奏,即兴发挥,欠档让路,支声复调,细小轻雅,强弱疏密”。相较现代作曲家把一张曲谱编排的明明白白,江南丝竹“没有固定谱子。”演奏者们根据主旋律谱来穿插变奏,自我发挥,同时又能保证演奏的和谐。王嫣婷说,主旋律保持跟从,但可以通过支声复调,进行二度创作。合奏中,各个乐器声部既充分发挥个人演奏特长和乐器性质,又能相互协调融合,构成多样与统一的合奏整体。队员袁国良告诉我们,江南丝竹中吹笛子的人很多,“但没有一个人吹的一样”。
  这样的演奏方法与风格,与江浙沪一带的文化习惯不无联系,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相互谦让、协调创新的深刻社会文化内涵,暗含待人处事的方式。因其植根民间,生于本土的缘故,十分讨好本地人的耳朵,一听便有亲切感,甚至称它为上海的“室内轻音乐”。
  他们为什么要来新华国乐社?
  新华国乐社不仅展现传统,也积极寻求突破和创新,王嫣婷则是为这个目的而来,每周一,她带着民乐新曲《浦江韵》,和队员们一起合作演奏,切磋技能。袁国良告诉我们,《浦江韵》融合了江南丝竹的乐器演奏手法和沪剧演唱,是江南丝竹与沪剧的结合。“其实江南丝竹与沪剧是一家人”,袁国良说,沪剧出现在丝竹之后,但沪剧的发展中,吸取了大量江南丝竹曲调,如紫竹调,而且沪剧演奏的乐器和江南丝竹保持一致,同时也采用支声复调手法演奏,可以说江南丝竹为沪剧音乐提供了生长土壤。如今,《浦江韵》的出现,让我们看到江南丝竹在逐渐寻求与沪剧的再度融合。新华国乐社也在沪剧队伍中开始寻求传承人才,袁张荣就是老队长杨兴根在沪剧沙龙上吸引过来的队员,他爷爷曾是林鸦沪剧队的演奏者,张玉芳也是沪剧爱好者,“沪剧人”纷纷来到新华国乐社,发扬这门传统民间音乐。
  2009年大场镇江南丝竹成功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杨兴根2014年成为大场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他于2004年接手新华国乐社,当时乐队开展基础班和提高班,提高班经常参加演出表演,为社团赢得各种荣誉。2011年,杨兴根邀请上海市非遗传承人陆德华任大场镇新华国乐社艺术顾问、指挥,陆德华是上海江南丝竹界有声望的老前辈,过去一直与笛王陆春龄搭档;杨兴根还时常在各个沪剧沙龙蹲点,挖掘江南丝竹的人才,并坚持不懈地整理曲谱,记录江南丝竹演出历程。
  在一代代人的精心传承下,新华国乐社如今在上海市区县中唯一保留有《普天同庆》、《寒夜闻柝》这两首老曲目,《普天同庆》讲究气势,《寒夜闻柝》比较优雅,二者是典型的江南丝竹。当年张介文创作的《普天同庆》流传到大场地区后,由包括杨兴根在内的老先生们经手,一遍遍对老乐谱进行整理,失传部分根据印象镶嵌,杨兴根还会把观众的反映,同步更新进曲谱中。高级二胡专业教师吕维茜告诉我们,《普天同庆》只有大场地区还存留,相当珍贵,这让“大场在市里非常有名”。
  吕维茜在市区老年大学从事民族音乐教育,她每周从市里赶到华欣苑学习大场江南丝竹。她说,上海有众多江南丝竹民乐队,但大场地区的本乡本土特色尤为突出,以《普天同庆》为例,其演奏加入了小锣乐器,这是大场特有的,小锣“铛铛铛”的音色更有原汁原味的乡村画面:在乡间小河田埂边,蛙叫蝉鸣,远处一片田野,人们高兴地抬着花轿。这样的江南丝竹淳朴而不含杂质,是吕维茜心中最淳朴的民族音乐。而本土风格之所以得以完整保留,与氛围有关。新华国乐社所在的华欣苑,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和谐。在多年的丝竹传承中,好几代在这里口授、写谱,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蒸蒸日上,培育出越来越高的精神需求。“整个大场地区风俗淳朴,人文醇厚,这些都是我想到这里来的原因”。
  在乡村消失,高楼拔起的年代,大场江南丝竹浇灌着一块别致的江南文化精神家园,安放人们远去的乡愁。
  不遗余力的抢救行动
  一个难以忽视的现实是,如今江南丝竹底蕴尚在,却面临后继无人。在现场表演的十多位演奏者中,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寻找真正愿意学习的传承人始终是难题。中胡演奏者张剑萍谈到,“新人太少,如果有年轻人进来还可以,但随着年纪大的退下来,它会越来越萎缩。”
  值得庆幸的是,从政府到新华国乐社,再到社区居民,都加入到传承和保护大场江南丝竹的行列,确保硬件投入毫不含糊。大场镇相关部门组成了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工作小组,把江南丝竹保护项目列入文化中心全年计划内。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资金项目,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团队的支持与赞助。大场镇文化中心还在2015年为乐队添置更新了部分老乐器,购入扬琴、琵琶、古筝等。同时积极提供排练、演出场地,在大场镇新华居委华欣苑内提供了一间40平方的教室供日常排练,在文化中心提供非遗传习所开展非遗传习,以及中心剧场供乐队开展活动。逢国乐社出门表演比赛,统一安排车辆、午餐、道具、服装。华欣苑居委书记告诉我们,“支持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为了扩大江南丝竹的传播范围,新华国乐社还邀请市级指导员刘福祥开展江南丝竹教学、排练,以吸引更多的丝竹爱好者前来。此外,还计划将其引入学校,开展传承教学活动,鼓励对社会上的江南丝竹爱好者进行带徒传艺。在社区通、电子屏上,新华国乐社常常“C位亮相”,令人印象深刻。
  历年来,新华国乐社的身影活跃在大型文艺演出中,日复一日为社区居民送上文化大餐。他们也走出大场,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乐队演奏的婚嫁系列曲目,由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摄入《农民艺术沙龙》在英美日等十二个国家放映,还成为上海市保护江南丝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进集体。
  如此多的成就的背后,最重要的还是新华国乐社这支队伍自身的付出,他们凭爱好努力传承,用心付出,“如果不是他们自己喜欢,聚在一起钻研,这么多年是很难坚持下来的”。王嫣婷也告诉我们,大场江南丝竹在支声复调上的演奏默契,如果没有十年以上的磨练,是拿不下来的。对耄耋老人而言,江南丝竹不仅仅是乐器,更是一门植根心底的语言,在昨天的乡村和今日的城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