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艺术教育是当前我国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的重要途径。艺术作为人类重要的审美感知形式,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对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情感、美感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更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动并实行教育改革,开创中国教育发展新局面,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教育改革精神的引导下,结合我国当前艺术教育的发展和中小学《新课标》的实施现状,以及在疫情期间师生关于网络教学这一独特形式的新探索,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迎来了全艺术学科的改革时代。
一、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背景
2018年11月21日,教育部和中宣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24号),提出充分发挥优秀影片在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号召,强调加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时代需要,以此作为丰富中小学育人手段的举措,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项文件积极部署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建立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切实落实中小学影视教育活动时间,充分保障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优秀影片资源,形成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浓厚氛围。相比影视教育,戏剧和戏曲等艺术形式也亟待进入中小学审美课堂当中。
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总体发展方向,应旨在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艺术教育的全新部署和发展规划,结合国内外艺术教育理论,针对中小学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结合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实实际情况,切实带来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积极开展和力行改革。
二、当前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与发展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领导的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期间展开的针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当前中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美育理念等方面存在一定改革空间。
首先,在中小学教育系统中,一是艺术教育不能和其它科目教育达成同步发展,艺术类相关课程常常不受重视而被“语数外”等“主课”所占用。二是艺术相关学科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学校在进行课时计算、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衡量方式有待完善。三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硬件较好、软件较差的现象,尤其是艺术学科的师资人才严重缺乏。四是随着中小学《新课标》的实施,艺术教育的教材编撰、艺术教育方法、新媒体网络技术等方面未能与国家艺术教育相关政策相匹配。
其次,全国各地的校外艺术培训机构,对于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长期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小学教育体系里艺术教育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小学生的美育需求,但同时也普遍存在着散漫性、无序性、不系统和教育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并且缺乏必要的教育理论论证和监督监管机制。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路径
根据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我国迫切需要一条明确的艺术教育改革思路,承担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为教育工作基本核心展开的改革实施五年以来,现已进入全艺术学科的改革时代。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在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根本理念在于以美育促德育、德育与美育互融互通,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以艺术核心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总方针。《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是中小学艺术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指导。在“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改革方向,应以三维目标为核心,同时也是支撑艺术教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旨在培养下一代的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这四个层面上的核心素养。并以音乐、美术、新媒体影视审美教学为核心,打通学科壁垒,培养艺术审美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树立中小学生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是我国中小学艺术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总方针。
第三,立足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的改革实践。在艺术核心素养的教育总方针作为教育改革思路的指导下,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实践不能纸上谈兵,应深入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致力于将教育研究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进行现状改革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到东西部城市地区的艺术教育差异、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艺术教育条件之不同等问题,展开深入的田野调查,研究艺术教育相关课程在中国不同教育程度、经济发展状况地区的开展情况,切合实际地为中国艺术教育改革总方针的具体落实,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及其对策。
第四,完善新时代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教材改革。根据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我国迫切需要从宏观教育目标、推广措施、监管和落实决策,到具体的教材设计、教学教法,不同阶段教育体系的相互衔接,步步为营,逐层递进,从而以一个有效的系统来达成艺术教育促成美育发展的教育目标。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形成相关艺术学科方面成型、成熟的课程体系。包括可能涉及的同一学科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具体实施办法。比如音乐与舞蹈学科之间要相互结合,避免就音乐谈音乐或就舞蹈谈舞蹈的局限和狭隘,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学习发展。在中小学生个人发展的不同教育阶段,教育的方式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1—2年级、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方式、课程的形式都有所变化,最终形成学科自身发展变化、学科与学科融会贯通的全面教育体制。
第五,完善中小学艺术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制订。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成功的标志,就是在未来教育体制之内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艺术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学科之间不同时间的教育实施方案,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跨学科的融会贯通。经过对于当下现实情况和专家学者意见的综合考量,对于艺术学科体系的建立提出预案,包括对于艺术全学科美育体系的建构、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结构、实施要求、学业质量标准评定等,不仅对整个教育体制内学科体系的建立具有指导作用,并且有利用推动整个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实施推进。
第六,加强艺术教育师资建设改革。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真正落实,除了课程体系的建立,还要培养起师资力量,为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保障。贯彻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推动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全面发展,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和资源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一方面,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改革,在实践上应积极开展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及艺术活动策划等具体实践,提高中小学师资力量,并有力促进艺术教育资源的物尽其用,从而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施,同时积极推动优秀教学成果的交流推广。另一方面,艺术教育改革还应重点关注城区与农村地区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配比问题,以及艺术实践资源缺口,培养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健全艺术教育师资制度,以实现调整城区和农村艺术教育师资体制结构、业务技能培养,以及多向度、跨层次的师资整合,充分发挥不同地区艺术师资力量,助力大农村艺术教育改革,实现艺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当下中国的艺术教育改革还处于初级摸索和探索阶段,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和美育是一个宏观概念,此概念下的具体学科、实施办法尚未有成型和成熟的方案。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旨在结合国内实情研究,在中国当下具体环境中,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如何推动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从书法与美术、音乐和舞蹈、戏剧戏曲与影视教育方面,结合自身的教育背景和现有优势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整体、交融、贯通地论述其实际可操作性,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美育对于提高综合素质方面的影响,才能建构艺术教育21世纪核心素养培养体系,实现艺术教育“立德树人”、艺术教学“以文化人”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目标。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9年教育学重点课题《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研究》(ALA19001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邮轮游学才艺嘉年华 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扶持计划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口琴 化蝶品牌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