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正文

开启新时代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新征程

编辑:csm351
2020-08-21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滋养民族心灵、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领域。为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的时代步伐,加强规划艺术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开启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新时代文化艺术工作者所面临的现实课题和时代使命。
  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新命题
  艺术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就是实施优质的艺术教育,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未来的艺术教育无论如何发展,都应把“以人为本”“以艺术为本”的宗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至艺术真善美的本质,将优质的专业艺术教育和发达的普及艺术教育有机结合,实现艺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然,艺术教育不是“艺术+教育”的简单结合,优质的艺术教育应该是集传播艺术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培育高素质复合型艺术人才为一体的新型艺术教育模式;是遵循艺术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培养既具出色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高水平文化艺术素养的德才兼备的创新型综合艺术人才。这既符合艺术和教育的价值本质,又符合时代的需求。如何发展优质的艺术教育,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
  注重人文艺术精神的培养。艺术教育的发展更应注重人文艺术精神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艺术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不能只要技术而缺乏人文,要把本民族和世界上优秀的文化艺术瑰宝融入艺术教育之中,体现深刻的人文内涵,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提供丰富的文化养分,进而培育厚重的人文艺术素养,增强人文底蕴,提升内涵修养。为此,我们一方面要重视职业化的专业教育,强调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培养一流的艺术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把艺术放置到更为广阔而深厚的人文和科学领域,注重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情操,塑造人格。
  继承传统与时代创新相结合。“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拥有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为我们留下了灿若星辰的艺术大师和浩如烟海的文艺精品。艺术教育更应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经典为重要载体,充分体味这些艺术背后的历史文化,提升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鉴赏力和审美力,积极参与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民族精神与灵魂。同时,艺术教育需要时代创新。创新引领未来,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当代精神,只有开创继承传统与时代创新相结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音乐艺术人才,才能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彰显多元化、跨学科之特色。艺术原本就与美学等密切相关,与其他学科也有着重要的联系。当今时代,各学科之间日益呈现出交叉融合之势,我们应从哲学思维、批判思维的层面,探索贯通于艺术门类中各艺术学科的普遍规律,探究艺术与其他学科门类之间的交互融合。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文理交融、中西会通,探究多元化发展,建构多样化、跨学科、综合性的育人氛围。这必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促进知识融合,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厚重品质。因此,实施人才多元化、跨学科交叉培养,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将使艺术教育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未来前景。
  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范式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方位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当前艺术教育形势与发展趋势的充分研判,改革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实行“复合型、实践型、学术型”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新时代的新潮流与新举措。
  美学素养:提高审美品鉴能力。审美是艺术价值的核心意蕴。美学素养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必备的文化素养之一。音乐是人类听觉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其本质便是审美。音乐之美是独一无二的,音乐能够满足人类的听觉审美需求,能够激发并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审美潜能和审美欲望,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是审美教育之利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引导人们提升审美习惯和审美品位,形成一种终身受益的审美人生。这正是“审美素养”这一概念的真正内涵。为此,艺术界要积极研究新的审美范式,建构新的审美标准,培养人的审美趣味,逐渐使人们对美形成丰富的感受、感知与感悟,获得丰富而愉悦的审美体验,培育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审美意识自觉,塑造健全人格和建设美好社会。
  实践素养:建构具有创新创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音乐艺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实践是音乐艺术人才培养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实践教学规律,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实践课程的学分和考核标准,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采取“校内+校外”“个人+团队”的模式开展课外教学实践活动。同时以丰富有效的实践育人载体,广泛开展学生艺术实践、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而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全面性、高素质、复合型音乐人才。
  学术素养:搭建学术与艺术平台。音乐人才的培养应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和教研融合,将“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与方法的训练,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积极搭建学术与艺术的实践平台,开展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激活学生科研活力。一方面,开拓面向世界的学术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以研究为基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学科专业领域前沿知识,形成研究型学习模式。引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围绕学科交叉融合理念来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路径的重构应聚焦于教与学,通过培养学科交叉融合的思维习惯,创新课程体系,变革教学范式,促进跨学科专业领域的交叉融合,深化音乐学科内涵,拓展其外延,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知识结构多元化,进而带动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与时俱进与多元发展。
  其一,创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方面构建日臻完善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和框架,真正实现学科的跨界融合。一方面,根据音乐学科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来优化专业课程,围绕学科专业核心课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尊重艺术规律。另一方面,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种类,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课程资源,实行跨学科选课制度。按照“复合知识结构、培育创新潜质、强化就业优势”的原则,创设选修课课程群(专选课、校选课、跨学科专业选修课),进而构建“精实专业课+多样化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形成与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生态系统。此外,依据“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实施辅修学位培养模式,实行跨学科专业的二学位、二专业培养;创立联合培养“实验班”,构建“专才+通才、技术+学术”的新型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其二,变革教学范式。通过培育课外教学品牌项目,打造学术品牌和文化名片,改革教学范式,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通过打造品牌项目,搭建学生课外实践教学平台,拓展人才培养路径。品牌项目的常态化、制度化,可激活课外教学活力,激励师生课外实践热情,进而加速学科专业建设,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如是,开启新时代“复合型、实践型、学术型”的创新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杰出音乐艺术人才,是新时代的新征程。唯有如此,文化文艺工作者才能肩负起“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才能担当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时代使命。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音乐表演艺术学科交叉融合模式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18YJA760077)、中国人民大学教改项目“‘学术型’音乐表演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放


       关键词: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琴行 音乐培训  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天鹅口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奇美乐器  中国音乐教育网洛舍钢琴  中国音乐教育网吟飞双排键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