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乐清市大荆镇第六小学300多名学生的眼里,教音乐的陈老师像母亲一样温柔。
1999年,陈晓雯在自己的家乡大荆镇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2015年,她主动申请调至更偏远的大荆镇第六小学支教。大荆镇距离温州乐清市区50公里,学校所在的新坊村位于一处被大山围成的山谷中,再往北便是台州温岭。
三年支教期满后,看见学生们的音乐热情与潜能逐渐被发掘,陈晓雯放弃了调回离家仅50米远的集镇学校的机会,决定留在这儿。
8块钱一支竖笛成为山里孩子学音乐的起点2015年,陈晓雯来带大荆镇第六小学以后,发现自己是学校300多名学生唯一的音乐教师。
“这里的孩子音乐基础十分薄弱,对于唱歌,没有高音概念,更是从未接触过乐器演奏。”陈晓雯说,这里的不少学生父母都在外打工,为生活奔波的家长们从来没想过让孩子去学音乐。
为了点燃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陈晓雯在音乐课上,请学生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瓶、纸杯、纸箱、锅碗瓢盆为材料制作打击乐器。
她还将平时学校上下课铃声换成了重新剪辑的德育校园歌曲和经典古典音乐,在课间、午休、放学后定时播放音乐,一段时间后再更新更换,营造音乐氛围。
进行一定程度的音乐启蒙后,陈晓雯开始让学生接触有高音的乐器。陈晓雯自掏腰包,给学校几百名学生每人买了一支竖笛。当有学生学会演奏简单的曲子后,她便鼓励学生自学,让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当小老师,中午去各个班级互助式竖笛教学,很快的,学校每个学生都学会了演奏竖笛。
竖笛成为了大荆镇第六小学学生们接触音乐的“敲门砖”,陈晓雯趁热打铁,在校门口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名叫“乐樟Show舞台”,面向校内外各界人士公开展演。
“变化最大的是家长,”陈晓雯说,“家长的想法彻底改变了,他们发现自己家的孩子也能像演奏家一样有模有样的演奏。后来只要学校一说学生需要乐器,家长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买。”
陈晓雯成立器乐社团,让学生担任小老师,全校的学生就能通过选修的方式到乐器班上课学习。
利用午休和放学的时间,她在校组建了“一个不能少”艺术特长团队,包括有32个孩子的合唱团,有18个孩子的军鼓队,有32个孩子的舞蹈团,还有41个孩子的广播操队。
目前,大荆镇第六小学一半学生都能演奏两件或以上乐器,甚至有学生能演奏8种课堂小乐器。
从山里走出的音乐教师只想回到家乡带出更多热爱音乐的学生陈晓雯本就是大荆镇人,“我的爷爷、爸爸、妈妈都是乡村老师”,这也在她心中种下了一个教师梦。
后来,她走出乡村,通过自学风琴进入专业学校学习音乐,每天坚持练习八小时钢琴,毕业后,带着装满专业书籍的行李,毅然回到了家乡。
“参加工作后,我才明白什么叫‘梦想丰满,现实骨感’。毕业后,我成为乐清市大荆镇第二小学的音乐老师,如此看来,我的梦想也算实现了一半。然而,现实却是这样——在大荆二小学从教这几年间,我当班主任,我教过语文、思品、常识、音乐、美术,甚至连数学都教过,”陈晓雯说,“在主课教师不足的情况下,我没有办法从事专职的音乐教学,成为了一名‘杂食’教师,不得不去尝试和挑战那些陌生的领域。”
陈晓雯不愿意放弃音乐教育这门“看家本领”,连续好几年,几乎每个工作日晚上,都加班至凌晨,陆续组建合唱团、舞蹈队。
不会跳舞,那就看着录像一遍又一遍学,没有专职的体育老师,那自己带着孩子们跳广播体操。“因为排练广播操,我的左脚掌已经变形,一生要与矫正鞋为伴”,陈晓雯说。
“我小时候看父母教书,晨光熹微他们就得出门,万家灯火他们才回来。那时,教书二字,于我而言,是无尽的等待,不安和焦灼。”陈晓雯说,也正是因为那样,自己深知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在职业道路上即使遇见一些困难,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乡村学校,我仍然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从大山里走出,在外求学的陈晓雯深知音乐对自己的重要性,那么其他孩子呢?有人打开他们的音乐之门吗?她想当那个人。
陈晓雯提起一位学生小翔,“他从出生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普通话说得不太好,他没有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连说话都不太流利。”
在一次音乐课以后,小翔却主动唱歌给陈晓雯听,“我告诉他,这是老师听过最美妙的歌声”,从那儿以后,小翔越来越爱唱歌,还自学竖笛、口风琴、尤克里里,成为班级里的竖笛小老师,“他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自信,后来还代表学校登上了市级舞台”。陈晓雯想,也许这就是在大山里教音乐的意义。
这些年,一步一个脚印做出一些音乐教育成绩的陈晓雯有许多次调入城中优质学校的机会,但她都放弃了。
教乡村孩子学音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城里的孩子,陈晓雯表示,自己已经在大山里做出了一些成绩、一些规模,如果因为工作调动而中断,要重新开始,她宁愿选择在山里扎根。
家离学校往返10公里,通常天蒙蒙亮她就得出门,有时傍晚学生排练晚了,她开着车一个个把学生送回家,回家时天已经黑透了。
“留在乡村教书,不能太计较个人的得失,包括金钱,不能给多少钱做多少事,我现在建立起一个小团队,首要的理念便是:不论得失,先努力做,尽力做。”向陈晓雯要学生表演的照片,她分分钟就能找出好几十张,但要找自己的照片,她翻遍了手机也只找出一两张来。
执教22年,陈晓雯带出了不少学生,好些学生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教师,回到家乡教书,薪火相传。10年来,她一直坚持带“徒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
“坚持”,陈晓雯这样形容和自己一样守在大山里的乡村教师们,“我们的孩子和城镇上的孩子相比,基础更薄弱,也更内向,教学过程中要花大量的时间磨,工作量很大,同时还要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如果自己身上有什么特别的特质,那只有“坚持”二字,“每个孩子应该得到一样的爱和信任。我想,山区的孩子更需要我。”陈晓雯说,自己会一辈子留在乡村学校。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直达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音乐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CMU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方舟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