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是我国第18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北京市文联携手中央民族歌舞团在京举办《人民的非遗》主题音乐会。
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王成刚表示,本场音乐会是中央民族歌舞团倾力打造的一台极富民族特色与魅力的民族器乐、声乐经典非遗项目音乐会。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用饱含民族性、充满创新性的作品,集中呈现了20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为观众奉献一场“独一无二的非遗艺术盛宴”。
音乐会以悠扬雅致的中国古琴曲《良宵引》为开端,创新演绎了中国民族音乐之美。回族花儿《三花嫂令》、朝鲜族民谣《阿里郎》、江南丝竹《欢乐歌》,以及热烈奔放的十二木卡姆片段《且比亚特木卡姆》……羌笛、扎木聂、马头琴、四胡、羊头琴、伽倻琴、奚琴、芦笙、洞箫、独弦琴、天琴等乐器奏响的天籁般的音符,将西北高原到东北平原,七彩之南到唯美江南的各民族的民俗风情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精彩的演出点燃了观众们的激情,现场时时爆发出掌声和欢呼声。
音乐会在器乐合奏《声声不息》的音乐中落下帷幕。据悉,这首作品是根据中央民族歌舞团作曲家俞礼纯创作的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重新编创的民族器乐合奏作品。
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艺表演院团,为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各国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永不凋谢的民族艺术之花”。
王成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民族歌舞团成立71年,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扎根现实展示时代风貌。此次《人民的非遗》主题音乐会用民族音乐展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理念,用非遗音乐的形式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