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家中有四代人,可能每一代都听过贺老的音乐。”12月5日,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文艺大厅举行,贺绿汀先生的亲属、师友以及中国音乐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一同追思贺绿汀的生命岁月。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俞峰,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夏煜静等领导,江明惇、陆在易、杨燕迪、韩锺恩、王勇等音乐名家,以及贺绿汀先生女儿贺元元出席座谈会。指挥家曹鹏、作曲家吕其明、《贺绿汀传》作者史中兴等发来了视频致辞。座谈会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主持。
贺绿汀的前半生在救亡图存中度过,从《暴动歌》起,《游击队歌》、钢琴曲《牧童短笛》、管弦乐六首(《森吉德玛》《晚会》等),直到大合唱《十三陵水库》等,都具有开创性意义。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任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院长,即现在的上海音乐学院,这份事业“关系到祖国音乐文化的前途”,他作为音乐教育家的后半生逐渐开启。近日,上音歌剧院举行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音乐会,指挥家张国勇执棒上音交响乐团、上音合唱团联袂献演,演出了贺绿汀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包括钢琴独奏《牧童短笛》、电影音乐《四季歌》、艺术歌曲《嘉陵江上》、合唱作品《游击队歌》和管弦乐作品《森吉德玛》等。
敢于改革,突破常规,终身只为“祖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途”
贺绿汀来自湖南邵阳东乡罗浮岭,在那样偏僻闭塞的山川间,贺绿汀在以锣鼓胡琴伴奏的“板凳戏”的曲调中长大。1921年,贺绿汀接触到三哥在长沙第一师范学习时用过的音乐讲义,便开始自学五线谱,痴迷于进行曲。之后一路考到上海音专选修科,开始跟黄自先生学和声,跟查哈罗夫学钢琴。辛勤的成长经历,也为贺绿汀注重实际、敢于改革的音乐教育理念打下基础。
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注重实际教育,突破常规。贺绿汀接手率先创建上音附中、附小,为中国提供了“大、中、小”“一条龙”式音乐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上音教务架构,创立新型的民族音乐系与“民族音乐研究室”“音乐文献编译室”,全力翻译外国理论与音乐家传记等书籍,实施音乐创作、表演实践和理论建设并举,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此外,贺绿汀还关照部队人员、偏远地区人民、少数民族而创办音乐教育专修班、课余班。贺绿汀的音乐教育不仅发生在校园中,而且面对中国大地上的人民,无论专业还是业余,他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音乐教育机会,此乃国内首创。
而这样的改革并不容易,贺绿汀一生都在为音乐教育改革与建设操劳,1978年9月,他以75岁高龄再度出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耄耋之年,还奔波在中国各地,筹措乐器经费,改革具有本地特色、中西兼容的音乐人才培养体系。贺元元记得,父亲直到生命最后几年,还是时时牵挂着大学操场、附中附小的教学用房、教职工住房等,时时提起“要抓紧抢救整理民族民间音乐”。
贺绿汀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1998年)获杰出贡献奖
一心“吭哧吭哧学技术”,创作出人民心底里热爱的音乐
贺绿汀有一句口头禅“吭哧吭哧学技术”,而勤学苦练的前提便是专业教师的配备。据着名作曲家陆在易回忆:“贺老从陕西榆林请来艺人丁喜才专教我们榆林小曲。在附中时,学过的剧种就更多了,有沪剧、越剧、评弹、京剧、河南坠子、民族打击乐(背锣鼓经)等。假如没有贺老亲自过问,哪有可能惊动筱文滨、石筱英,甚至丁是娥那样的戏曲大师为我们上课?”贺绿汀历尽辛苦聘任专业教师,为上海音乐学院乃至中国音乐界教学的正规化、系统化打下基础,一大批民族音乐人才成长起来。
然而,技法并非唯一。贺绿汀曾翻译普劳特的《和声学理论与实用》,熟稔外国各种技法,但在作品中使用技法却十分克制,“只用一些简单的和弦”。对此,贺绿汀只有两个字:“够了。”吕其明深得其味:“技法都是工具,拿到工具怎么用、为何用、用来表现什么,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音乐家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源自人民鲜活经验的音乐。贺绿汀曾在其论文《民族音乐问题》中提出,我国民族音乐“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和口头上”,而其生命力的根本,便是“人民从心底里爱它,不断地磨练它,愈磨愈光彩,以至任何大作曲家的作品都不能和民歌相比拟”。从民族音乐到中国本土音乐,贺绿汀心系中国的每一个人,用心用情创作着老百姓真正接受的艺术。
贺绿汀不仅创作着“人民的音乐”,更是不断关爱后辈,鼓舞着更多“人民艺术家”。1942年贺绿汀在新四军二师抗敌剧团指导音乐工作,有个夜晚,贺绿汀在月色下拉小提琴,这个场景深深打动了当时12岁的吕其明,他回忆贺绿汀的勉励:“12岁,正是拉小提琴的时候。”22年之后,吕其明写出了交响诗《铁道游击队》,次年又创作《红旗颂》,贺绿汀认为这个“让老百姓能接受,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路子对了”。吕其明动情道:“每次琴声响起,那个月夜便在我眼前浮现。”
1998年7月贺绿汀拉起他当年赴延安的小提琴
195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邀请贺绿汀为电影《宋景诗》作曲,时任上影厂交响乐队队长的曹鹏回忆道:“那段时间他足不出户潜心创作,我是唯一跟贺老打交道的人。每天早饭后,我会登上阁楼,去取他前一天写好的乐谱,他偶尔会抬起头来跟我聊聊天,总是那么温和谦逊。”
打开了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音乐窗口
贺绿汀的音乐就像上海一样,融汇着中西,打开了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音乐窗口。他曾说:“民族音乐与民族一样,也是长期历史所形成的,同时也不是孤立地发展着的。世界上自从有了文化,必然有交流,各国的音乐也就必然会互相交流,互相影响。”正是有着这样的自信和胸怀,才让他写就了《嘉陵江上》《牧童短笛》《森吉德玛》等借鉴西方技法展现中国审美意蕴的经典作品,为后世留下《天涯歌女》《四季歌》等兼具浓郁民族风情和时代风貌的动人旋律。
贺绿汀的音乐也多次闪耀于世界舞台之上。1934年,31岁的贺绿汀以一曲《牧童短笛》技惊四座,荣获俄国作曲家齐尔品征集的“中国风味钢琴曲”一等奖。1960年10月5日,在莫斯科工会大厦圆柱大厅,贺绿汀的《晚会》《森吉德玛》奏响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囯成立11周年的“中国交响音乐会”专场。而在1983年9月,贺绿汀成为国际音乐理事会终身荣誉会员,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音乐家。叶小钢认为:“贺绿汀的文化品格、道德力量和人格魅力赢得了人民的赞誉。”
贺绿汀曾在同吕其明聊天时提及,“百年之后是否还有人想起我?”他鲜活的爱,在众多代际中无限充盈,他的音乐和教育事业惠泽着每一位中国人。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