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头条 > 正文

打造高等艺术教育的中国气派

编辑:csm351
2024-06-27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明之光照耀复兴梦想。大国崛起需要强大的文化实力,中华文化需要中国音乐有所作为,艺术教育需要中国音乐有所担当。中国音乐学院是中国的音乐学院,承继“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的美誉,要坚定地站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建设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的高度,坚持社会主义文艺观,坚持文化自信,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牵引,着力构建中国音乐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和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应有贡献。

坚持在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艺术教育上下功夫,把好正确的办学和创作方向。

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心系“国之大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党对高等艺术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把好正确办学方向和创作方向,引领师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立足中国、借鉴国外,着力构建中国特色音乐文化,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乐教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礼乐文明和人才选拔的核心内涵。中国音乐学院着眼建设中国音乐文化的长远目标,扎根中国大地,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礼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一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植入学生头脑、刻进学生内心,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为人民歌唱,为人民抒怀。

坚持在精品文艺创作上下功夫,打造展现新时代精神的艺术成果。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衡量艺术家的人生价值也要看作品。中国音乐学院一代代教育家、音乐家结合时势时代要求,充分汲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创编了大量广为流传、喜闻乐见的经典艺术作品,用他们的音乐人生凝铸成中国音乐的艺术长城。中国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安波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副院长马可参与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这些耳熟能详的民族音乐无不是采撷民间小调,取材民众生活,在民族危亡和革命斗争中汇聚人民情愫,升华为心系祖国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情怀。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中国音乐学院积极引导、助推专业教师深入一线、深入人民,坚定一切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立场,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号召师生在文艺创作中坚持守正创新,正确把握传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鼓励师生践行“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在世界文艺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为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坚持在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上下功夫,建设中国特色的音乐人才培养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高等艺术院校的办学目标。要统筹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相互平衡关系,处理好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处理好中华文化根基与文化交流互鉴之间的相互补充关系,处理好“成人”与“成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艺术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高等艺术学子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恰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高度重合,要教育引导学生弘扬正道,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扎根行业、刻苦钻研,做中国音乐文化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

坚持在构建高水平艺术实践平台上下功夫,形成有机联动一体化创演机制。

艺术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既要在思想内容上以人民为中心,也要在表现形式上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组织的艺术创演实践平台作用凸显。

中国音乐学院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不断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充分依托自身优势资源,与社会高水平艺术团体通力合作,致力于打造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艺术作品孵化平台、高水平创演研评人才梯队,以高规格艺术展演打通人才培养的专业通道,推动音乐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断探索中国音乐理论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的创新发展方向,诠释中国经典作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奋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贡献。

坚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构建具有一流水平、德艺双馨的师资队伍。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对于高等艺术院校而言,则既要注重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更要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育一支德艺双馨的“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队伍,让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助力艺术学子行稳致远。要政治上充分信任教师,情感上充分尊重教师,创作上热情支持教师,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最终形成能出精品、能出人才、能育新人的生动局面。

新时代为文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学校要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砥砺前行,教师要为人才培养付出艰辛努力,学生要在科学的教育框架下成才、成就。引导专业教师教好书、育好人,既做到用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生,又做到用自己高尚的品德指引学生,并通过艺术教育、舞台表演、服务社会等方式,加强理论阐释、价值引领、精神塑造,增强其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坚持在跨文化艺术教育上下功夫,形成荟萃中西、拥有强烈吸引力的世界艺术中心。

言语不及处,音符交织间。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充分利用音乐易于传播、易于接受的特点,加强在跨文化交流中,在集成优秀音乐传统的基础上,重构中国音乐文化主体性,推动文化自觉。将中国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神标识,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全人类文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中国音乐学院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在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在跨文化交流中逐步提升人文艺术交流合作的向度和深度,不断夯实艺术交流基础、深化艺术交流互鉴、汇聚艺术交流力量,讲好打动人心、引领价值、弘扬精神的跨文化艺术教育故事。在推动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互鉴的同时,探索国际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世界音乐学子在最顶尖的世界音乐殿堂汲取养分搭建平台。

思想合为实而生,理论合为势而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守艺术创作的人民立场,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音乐家协会主席 李心草) 来源:光明网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