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国际 > 正文

耿生廉:向世界传播山西民歌的第一功臣

编辑:csm351
2012-01-21

  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哭了,哭得很伤心。著名歌手龚琳娜哭了,哭得很伤心。著名音乐学家赵塔里木、何晓兵等人都潸然泪下。5月14日清晨,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赶到北京306医院,与中国音乐学院师生近百人,一起送别他们的恩师、人民音乐学家、杰出的民歌传播者耿生廉先生。

  耿生廉是中国民歌研究领域的拓荒者,是中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歌教材的奠基人。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半个世纪中他先后编写了33套民歌教材,并在专业领域广泛传播,影响了中国专业音乐学院民歌教学的格局。在他的教材中,优秀的山西民歌都被包罗进去,并由此传向世界。2011年5月12日20时,耿生廉走完了自己平淡质朴而又意义深远的一生。

  大同走出的民歌教育开创者

  耿生廉1927年出生于大同市塔寺街。出塔寺街不远,就是天下闻名的大同九龙壁。在九龙壁光环下长大的耿生廉,从小就会唱两句坊间民谣:大同府呀嗨,九龙壁呀嗨,你是哥哥的啊,噢,要命鬼呀嗨……虽然什么是“要命鬼”,童年时的他未必理解。“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这是杜牧《早秋客舍》中的句子。风吹树叶人悲秋,自古成了一味浓浓的乡愁。童年时代的耿生廉,听到乡下人可以把叶子吹出声响,自己也从树上采摘一片叶子,放在嘴里,慢慢琢磨出了属于自己的“木叶音乐”。这音乐,淳朴、真切,是自然的声响,也糅杂了少年的渴望。耿生廉的木叶音乐里,包含了太多内容,只要听来的,他都能变成音乐。那时候,家里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乐器,他吹过的笙、笛、箫,都是从学校借的。小生廉的音乐天赋被老师发现后,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便有了他的身影,主要吹笙,有时也吹笛子。

  1949年夏,耿生廉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当时招生的考官是贺绿汀。考场上,贺绿汀问耿生廉:“你是山西大同的,会唱大同民歌吗?《大同府》会唱吗?”耿生廉不敢唱《大同府》里面的哥呀、妹呀和“要命鬼”,于是谎称“忘了”。贺绿汀挺遗憾的样子,继续问:“你还会唱什么?”耿生廉回答:“梆子还可以。但是我哼调子还行,不记得唱词。”哼过之后,他主动说:“我还会吹皮皮(树叶)。”因为跟前没有树叶,他就拿了一块塑料放在嘴上,吹出各种调子来。后来,他被录取了。

  由于学习刻苦认真,且一直钻研民族音乐,耿生廉毕业后即被留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民歌。当时他手头,除了马可和刘炽编印的一本薄薄的民歌讲义和一本仅有二三十首民歌的民歌曲谱资料外,其他有关民歌的资料什么都没有。备课要从找资料开始。他从广播里听,从图书杂志上抄,试图搜遍天下民歌,不辜负老师和学校的信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在留校次年1954年春,按时独立开起了民歌课。在没有多少现成成果可以借鉴和超越的情况下,27岁的耿生廉打造出了新中国最早的民歌教材。

  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买民歌书跟图书馆比赛!这是对盛年时期耿生廉工作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因为工作关系,他常到外地。不管到了哪里,他都无意观光游玩,而是先去逛书店,找民歌书,有好的书就买下来,有好的段落就抄下来。几十年里,他记下了145本《民歌札记》或《民歌随笔》。145个本子大小、厚薄不一,有的是会议时给的,有的是自己用旧讲义的背面订起来的,有的是买下的小学生练习本,更多的是简陋的牛皮纸《工作笔记》本。经过岁月的洗礼,纸张变得脆弱了,字迹开始漫漶了,但耿生廉追思民歌往事的执著依旧清晰。

  在中国音乐学院学科建设史上,耿 (耿生廉)董(董维松)并称。一以民歌闻名,一以戏曲闻名。1964年学院初创,耿生廉便是学院的骨干教师。1981年学院复校,他没有犹豫又回到学校。作为新中国专业民歌教育的开创者,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半个世纪中,他曾为数千名学生讲过民歌,给彭丽媛、王士魁、张也、杨曙光、吴碧霞、龚琳娜等明星大腕上过个别课,培养了萧梅、管建华、赵塔里木、何晓兵等知名音乐学家。尤其不久前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耿生廉家乡故事、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吴碧霞,和以《忐忑》走红的龚琳娜,更是把耿生廉当做自己的亲人。

  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哭了,哭得很伤心。著名歌手龚琳娜哭了,哭得很伤心。著名音乐学家赵塔里木、何晓兵等人都潸然泪下。5月14日清晨,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赶到北京306医院,与中国音乐学院师生近百人,一起送别他们的恩师、人民音乐学家、杰出的民歌传播者耿生廉先生。

  耿生廉是中国民歌研究领域的拓荒者,是中国专业音乐院校民歌教材的奠基人。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半个世纪中他先后编写了33套民歌教材,并在专业领域广泛传播,影响了中国专业音乐学院民歌教学的格局。在他的教材中,优秀的山西民歌都被包罗进去,并由此传向世界。2011年5月12日20时,耿生廉走完了自己平淡质朴而又意义深远的一生。

  大同走出的民歌教育开创者

  耿生廉1927年出生于大同市塔寺街。出塔寺街不远,就是天下闻名的大同九龙壁。在九龙壁光环下长大的耿生廉,从小就会唱两句坊间民谣:大同府呀嗨,九龙壁呀嗨,你是哥哥的啊,噢,要命鬼呀嗨……虽然什么是“要命鬼”,童年时的他未必理解。“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这是杜牧《早秋客舍》中的句子。风吹树叶人悲秋,自古成了一味浓浓的乡愁。童年时代的耿生廉,听到乡下人可以把叶子吹出声响,自己也从树上采摘一片叶子,放在嘴里,慢慢琢磨出了属于自己的“木叶音乐”。这音乐,淳朴、真切,是自然的声响,也糅杂了少年的渴望。耿生廉的木叶音乐里,包含了太多内容,只要听来的,他都能变成音乐。那时候,家里从来没有给他买过乐器,他吹过的笙、笛、箫,都是从学校借的。小生廉的音乐天赋被老师发现后,学校的重大活动中便有了他的身影,主要吹笙,有时也吹笛子。

  1949年夏,耿生廉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当时招生的考官是贺绿汀。考场上,贺绿汀问耿生廉:“你是山西大同的,会唱大同民歌吗?《大同府》会唱吗?”耿生廉不敢唱《大同府》里面的哥呀、妹呀和“要命鬼”,于是谎称“忘了”。贺绿汀挺遗憾的样子,继续问:“你还会唱什么?”耿生廉回答:“梆子还可以。但是我哼调子还行,不记得唱词。”哼过之后,他主动说:“我还会吹皮皮(树叶)。”因为跟前没有树叶,他就拿了一块塑料放在嘴上,吹出各种调子来。后来,他被录取了。

  由于学习刻苦认真,且一直钻研民族音乐,耿生廉毕业后即被留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民歌。当时他手头,除了马可和刘炽编印的一本薄薄的民歌讲义和一本仅有二三十首民歌的民歌曲谱资料外,其他有关民歌的资料什么都没有。备课要从找资料开始。他从广播里听,从图书杂志上抄,试图搜遍天下民歌,不辜负老师和学校的信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在留校次年1954年春,按时独立开起了民歌课。在没有多少现成成果可以借鉴和超越的情况下,27岁的耿生廉打造出了新中国最早的民歌教材。

  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买民歌书跟图书馆比赛!这是对盛年时期耿生廉工作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因为工作关系,他常到外地。不管到了哪里,他都无意观光游玩,而是先去逛书店,找民歌书,有好的书就买下来,有好的段落就抄下来。几十年里,他记下了145本《民歌札记》或《民歌随笔》。145个本子大小、厚薄不一,有的是会议时给的,有的是自己用旧讲义的背面订起来的,有的是买下的小学生练习本,更多的是简陋的牛皮纸《工作笔记》本。经过岁月的洗礼,纸张变得脆弱了,字迹开始漫漶了,但耿生廉追思民歌往事的执著依旧清晰。

  在中国音乐学院学科建设史上,耿 (耿生廉)董(董维松)并称。一以民歌闻名,一以戏曲闻名。1964年学院初创,耿生廉便是学院的骨干教师。1981年学院复校,他没有犹豫又回到学校。作为新中国专业民歌教育的开创者,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的半个世纪中,他曾为数千名学生讲过民歌,给彭丽媛、王士魁、张也、杨曙光、吴碧霞、龚琳娜等明星大腕上过个别课,培养了萧梅、管建华、赵塔里木、何晓兵等知名音乐学家。尤其不久前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耿生廉家乡故事、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吴碧霞,和以《忐忑》走红的龚琳娜,更是把耿生廉当做自己的亲人。

  吴碧霞:耿老师永远像父亲一样伟大

  16年前的一个傍晚,20岁的吴碧霞冒昧而忐忑地敲开了耿生廉老师的家门。她向已经退休的耿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有兴趣研究中国民歌。我希望对中国这么多省的民歌都能够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哪怕能唱一两首,也对我将来的专业道路会有帮助。也许看不到眼前利益,不会拿这些作品赚钱、成名,但是民歌对我艺术的指引是非常重要的。”

  耿生廉欣然答应了吴碧霞。当晚便为她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周授课一次或两次,根据吴碧霞声乐专业课的时间灵活调整。

  第一次单独与耿生廉面对面交流,吴碧霞便感受了耿生廉的善良与亲切。二人都是属兔的,从此,一只老兔子开始教一只小兔子唱民歌了!吴碧霞回忆说:“在学习民歌的时候,我的目标是要唱到原汁原味,就是唱到哪个地区的民歌,就要学习哪个地区的方言,把那个语言学准确,然后把那个地域的文化、生活习惯、老百姓的思维方式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我们才更能进入歌曲当中去。而耿老师恰恰给了我这些东西。”耿生廉为人与做学问的精神对吴碧霞影响非常大。

  1996年,吴碧霞要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声乐大赛,就是首届中国民族声乐文华奖,当时学校放假,宿舍全关门了。她只能临时找一间地下室租住。地下室阴暗潮湿,不久她就感冒了。

  吴碧霞回忆:“马上要参加比赛了,感冒了怎么办?耿老师的夫人就让我去他们家里住。他们把自己家里惟一的大床腾给我,耿老师睡在小床上,阿姨睡在沙发上。老两口生活非常规律。可我要准备好多东西,要练琴,又要练声,回去比较晚,老两口总是静静地等着我。特别是阿姨,不仅每天晚上留着灯等我,还给我准备好热水,让我洗个澡好睡觉,可谓无微不至……”那年比赛,吴碧霞获得了第一名。

  1998年,吴碧霞在美国学习期间,耿生廉的妻子武淑英去世了。等她回到北京时,一切都已经办理完毕。吴碧霞去看望耿老师,始终没提这件事,怕一提起,耿老师会伤心。耿生廉也明白,他只是说:“碧霞,有一首歌我最近唱得特别有体会,特别有新鲜感,我唱给你听听啊。”71岁的耿生廉就放开嗓子唱道:“羊肚子手巾吆三道道蓝,见面面那个容易咱拉话话难……”耿生廉唱完一遍,又唱第二遍。

  吴碧霞回忆说:“等这两遍唱完以后啊,我已经泪流满面了。我对耿老师说:"耿老师,我什么都明白,你心里想什么我都明白。"老头也不说话,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然后我们俩什么也不说,还是没提阿姨的事。然后我们就岔开这个话题说别的了,一直都没说,一直到现在。”

  2001年,已经获得两次国际比赛大奖的吴碧霞,又要去波兰参加第三个国际比赛。大赛在即,声乐老师希望她能够纯粹进入到一个美声的氛围中去,所以在出发前举办的独唱音乐会上,整场安排的都是外国艺术歌曲、外国歌剧。她记得音乐会是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听了那么多洋歌曲,观众憋得不行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是唱民歌的。最后,吴碧霞唱了一首耿生廉教的纯粹的中国民歌《三天路程两天到》,观众都疯狂地欢呼!吴碧霞说:“憋足了劲,就会爆发出来,实际上我内心是很想唱民歌,很焦急地想唱几首中国作品的,那时,我感觉,民歌是我血液里的东西,是非常鲜活的。”

  获得三个国际比赛大奖之后,2002年,吴碧霞出版了一张个人的原生态民歌专辑,叫做《桃花红》,包括《绣灯笼》《打酸枣》《赶牲灵》等。她说:“这张专辑是我赠送给耿老师的礼物,里面很多歌曲都是耿老师教我的。”

  龚琳娜:耿老师教我用真实的灵魂来展现

  吴碧霞还念附中的时候,就在文化部春节晚会上演唱了《步步高》。她的演出被远在贵州的一个同龄女孩看到了,这个女孩写信给吴碧霞,问:你是怎么考进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这个学校是什么样子?这个女孩还随信寄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吴碧霞回了一封信和一份招生简章。第二年这个女孩就考来了。她就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龚琳娜。龚琳娜考进中国音乐学院的时候,吴碧霞已经拜耿生廉为师了。

  入学几年之后,龚琳娜注意到了有规律地出现在学校操场上的一个老头,她回忆:“他一边走路,一边做动作锻炼,一边唱歌,很悠然地唱着,感觉他唱出的每一句都是很幸福的。他的歌是内心油然而生的,没有任何表演成分,也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却很有滋味,很快乐。我当时就感觉到,民歌是可以这样唱出来的。”此后,龚琳娜每天陪着这个老头锻炼,一边学习民歌。龚琳娜说:“那时候,我每天早上跟着他,只是听歌,没有唱。因为他身体不好,刚开始也没有答应给我上课,不管天气怎么样,只要他锻炼我就跟着他,这样陪他锻炼了几个月,可能是被我的执著所感动,后来,他就跟我说,可以到他们家上课了。”1998年,她正式拜耿生廉为师。

  龚琳娜跟耿生廉上个别课陆陆续续大概有一年。“一开始上课,他就给了我很多他手写的民歌曲谱,当时学唱了有十几首。他上课没有讲什么理论,也没有教我声乐技巧,我就有点怀疑找耿老师学习的选择对不对。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跟他学的东西太重要了,他教会了我唱歌的态度,就是能开口就唱而且很有韵味。他传授给我的,很多时候是民歌里体现出来的生活感受。”

  龚琳娜深情地说:“耿老师的心态一直很平和,只要唱歌,感觉他就是在享受。他唱歌也没有想要得到什么,他的一生就是享受在他的学问、他的歌唱当中。”“我在国外会经常想念他,只要我给他打电话他就特别高兴。怎么用真实的灵魂来展现歌声,我想这是耿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绝对不是表面上学会了几首歌的问题。”

  2002年,龚琳娜与学习古琴的德国人老锣相遇,自此,她开始把目标定为世界音乐,把中国民族音乐融入现代元素。她从中央民族乐团辞职远走海外,此后获得荣誉无数。有人说,从龚琳娜2010年演红的那首《忐忑》中,能听出山西民歌的味道“圪呆圪呆”都是山西方言最爱说的话。这其中是否有耿生廉老师的潜移默化?龚琳娜坦陈:“不仅是《忐忑》这首歌的表面现象,更是对我唱歌整体状态的影响。在向耿老师的学习中,我意识到了民歌是特别朴实、真实的。耿老师影响了我做人,也影响了我唱歌,我现在也是一开口就顺着歌来,这种状态正像当年他教我的一样。”

  耿生廉用他储存了一辈子的民歌,支撑吴碧霞走通了民歌与美声的路,支撑龚琳娜走通了民歌与流行的路。美声与流行都是世界音乐,而民歌是这些中国学生心里永远也不能割舍的生养了他们的大地的灵魂。

  吴碧霞:耿老师永远像父亲一样伟大

  16年前的一个傍晚,20岁的吴碧霞冒昧而忐忑地敲开了耿生廉老师的家门。她向已经退休的耿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有兴趣研究中国民歌。我希望对中国这么多省的民歌都能够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哪怕能唱一两首,也对我将来的专业道路会有帮助。也许看不到眼前利益,不会拿这些作品赚钱、成名,但是民歌对我艺术的指引是非常重要的。”

  耿生廉欣然答应了吴碧霞。当晚便为她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周授课一次或两次,根据吴碧霞声乐专业课的时间灵活调整。

  第一次单独与耿生廉面对面交流,吴碧霞便感受了耿生廉的善良与亲切。二人都是属兔的,从此,一只老兔子开始教一只小兔子唱民歌了!吴碧霞回忆说:“在学习民歌的时候,我的目标是要唱到原汁原味,就是唱到哪个地区的民歌,就要学习哪个地区的方言,把那个语言学准确,然后把那个地域的文化、生活习惯、老百姓的思维方式了解清楚,只有这样我们才更能进入歌曲当中去。而耿老师恰恰给了我这些东西。”耿生廉为人与做学问的精神对吴碧霞影响非常大。

  1996年,吴碧霞要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声乐大赛,就是首届中国民族声乐文华奖,当时学校放假,宿舍全关门了。她只能临时找一间地下室租住。地下室阴暗潮湿,不久她就感冒了。

  吴碧霞回忆:“马上要参加比赛了,感冒了怎么办?耿老师的夫人就让我去他们家里住。他们把自己家里惟一的大床腾给我,耿老师睡在小床上,阿姨睡在沙发上。老两口生活非常规律。可我要准备好多东西,要练琴,又要练声,回去比较晚,老两口总是静静地等着我。特别是阿姨,不仅每天晚上留着灯等我,还给我准备好热水,让我洗个澡好睡觉,可谓无微不至……”那年比赛,吴碧霞获得了第一名。

  1998年,吴碧霞在美国学习期间,耿生廉的妻子武淑英去世了。等她回到北京时,一切都已经办理完毕。吴碧霞去看望耿老师,始终没提这件事,怕一提起,耿老师会伤心。耿生廉也明白,他只是说:“碧霞,有一首歌我最近唱得特别有体会,特别有新鲜感,我唱给你听听啊。”71岁的耿生廉就放开嗓子唱道:“羊肚子手巾吆三道道蓝,见面面那个容易咱拉话话难……”耿生廉唱完一遍,又唱第二遍。

  吴碧霞回忆说:“等这两遍唱完以后啊,我已经泪流满面了。我对耿老师说:"耿老师,我什么都明白,你心里想什么我都明白。"老头也不说话,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然后我们俩什么也不说,还是没提阿姨的事。然后我们就岔开这个话题说别的了,一直都没说,一直到现在。”

  2001年,已经获得两次国际比赛大奖的吴碧霞,又要去波兰参加第三个国际比赛。大赛在即,声乐老师希望她能够纯粹进入到一个美声的氛围中去,所以在出发前举办的独唱音乐会上,整场安排的都是外国艺术歌曲、外国歌剧。她记得音乐会是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的,听了那么多洋歌曲,观众憋得不行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是唱民歌的。最后,吴碧霞唱了一首耿生廉教的纯粹的中国民歌《三天路程两天到》,观众都疯狂地欢呼!吴碧霞说:“憋足了劲,就会爆发出来,实际上我内心是很想唱民歌,很焦急地想唱几首中国作品的,那时,我感觉,民歌是我血液里的东西,是非常鲜活的。”

  获得三个国际比赛大奖之后,2002年,吴碧霞出版了一张个人的原生态民歌专辑,叫做《桃花红》,包括《绣灯笼》《打酸枣》《赶牲灵》等。她说:“这张专辑是我赠送给耿老师的礼物,里面很多歌曲都是耿老师教我的。”

  龚琳娜:耿老师教我用真实的灵魂来展现

  吴碧霞还念附中的时候,就在文化部春节晚会上演唱了《步步高》。她的演出被远在贵州的一个同龄女孩看到了,这个女孩写信给吴碧霞,问:你是怎么考进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这个学校是什么样子?这个女孩还随信寄了一张自己的照片。吴碧霞回了一封信和一份招生简章。第二年这个女孩就考来了。她就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龚琳娜。龚琳娜考进中国音乐学院的时候,吴碧霞已经拜耿生廉为师了。

  入学几年之后,龚琳娜注意到了有规律地出现在学校操场上的一个老头,她回忆:“他一边走路,一边做动作锻炼,一边唱歌,很悠然地唱着,感觉他唱出的每一句都是很幸福的。他的歌是内心油然而生的,没有任何表演成分,也不是为了炫耀什么,却很有滋味,很快乐。我当时就感觉到,民歌是可以这样唱出来的。”此后,龚琳娜每天陪着这个老头锻炼,一边学习民歌。龚琳娜说:“那时候,我每天早上跟着他,只是听歌,没有唱。因为他身体不好,刚开始也没有答应给我上课,不管天气怎么样,只要他锻炼我就跟着他,这样陪他锻炼了几个月,可能是被我的执著所感动,后来,他就跟我说,可以到他们家上课了。”1998年,她正式拜耿生廉为师。

  龚琳娜跟耿生廉上个别课陆陆续续大概有一年。“一开始上课,他就给了我很多他手写的民歌曲谱,当时学唱了有十几首。他上课没有讲什么理论,也没有教我声乐技巧,我就有点怀疑找耿老师学习的选择对不对。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跟他学的东西太重要了,他教会了我唱歌的态度,就是能开口就唱而且很有韵味。他传授给我的,很多时候是民歌里体现出来的生活感受。”

  龚琳娜深情地说:“耿老师的心态一直很平和,只要唱歌,感觉他就是在享受。他唱歌也没有想要得到什么,他的一生就是享受在他的学问、他的歌唱当中。”“我在国外会经常想念他,只要我给他打电话他就特别高兴。怎么用真实的灵魂来展现歌声,我想这是耿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绝对不是表面上学会了几首歌的问题。”

  2002年,龚琳娜与学习古琴的德国人老锣相遇,自此,她开始把目标定为世界音乐,把中国民族音乐融入现代元素。她从中央民族乐团辞职远走海外,此后获得荣誉无数。有人说,从龚琳娜2010年演红的那首《忐忑》中,能听出山西民歌的味道“圪呆圪呆”都是山西方言最爱说的话。这其中是否有耿生廉老师的潜移默化?龚琳娜坦陈:“不仅是《忐忑》这首歌的表面现象,更是对我唱歌整体状态的影响。在向耿老师的学习中,我意识到了民歌是特别朴实、真实的。耿老师影响了我做人,也影响了我唱歌,我现在也是一开口就顺着歌来,这种状态正像当年他教我的一样。”

  耿生廉用他储存了一辈子的民歌,支撑吴碧霞走通了民歌与美声的路,支撑龚琳娜走通了民歌与流行的路。美声与流行都是世界音乐,而民歌是这些中国学生心里永远也不能割舍的生养了他们的大地的灵魂。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