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原籍中国的华乐演奏家,就职于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无分国界,却一定要有风格,而他们正是在新加坡这个大舞台上,演奏出自己的风格。
“华乐团音乐家故事系列”首先访问了华乐团二胡首席李宝顺和扬琴首席瞿建青,他们都来新超过十年,带着他们的音乐,融入了这个社会。
二胡首席李宝顺:音乐艺术普及 新加坡初见成效
李宝顺,新加坡华乐团二胡首席。1997年移居本地,和1996年正式组建的新加坡华乐团共同成长,到今年已经12年。目前,一家三口都是新加坡永久居民。
李宝顺来自中国天津,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他从6岁开始,就和哥哥一起学习拉小提琴,一年之后改学二胡。他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二胡专业,随后加入在中国极负盛名、代表民乐演奏最高水准的北京中央民族乐团。
在北京中央民族乐团时,李宝顺很年轻就成为二胡首席,来新加坡之前,他已经是中国音乐家协会成员、国家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协会理事等。
目前,他不仅在华乐团担任首席,同时还在多所学校担当教学工作。
李宝顺认为,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对于音乐演奏及艺术培养,还是非常关注的,尤其是最近几年,学校及社会都给予大力支持。
但是,不可否认的,有些学校及学生和家长,把加入学校华乐团,参加华乐比赛,当作是拿学分、拿奖牌的活动之一,这或许会制造华乐受重视的热闹假象,而实质则难免让人失望和担忧。
不强迫女儿朝音乐方面发展
李宝顺在1989年首次随团演出来到新加坡时,发现本地一些搞音乐的人的专职工作都在其他领域,音乐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却自学成才,把华乐搞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这给科班出身的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一些比较和思考。
如今长期生活、工作在本地,李宝顺说,女儿从1岁起,就随同父母移居本地,从小在这里成长并接受教育,显得本土化。尽管女儿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比同龄人多一些,但是身为父亲的他决定顺其自然,并不刻意强迫孩子一定要向音乐方面发展。
他举例说,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像郎朗这样的世界级年轻演奏家,那是因为他有一个望子成龙、严格要求的父亲;郎朗父亲本身就是二胡演奏家,他对郎朗的倾心培养,严格要求,苛求责备,超乎常人想象。
这说明首先,家长是有主动意识的;其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社会环境允许,社会意识引导,才会有这样的奇迹发生。
只有培养出高端音乐人 新加坡才有国际影响力
李宝顺曾随团到多个国家演出,对比国外其他地方的经验,李宝顺认为,新加坡在音乐艺术的全民普及方面,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初见成效。
但他客观地说,在世界范围内,优秀音乐人才实在太多,只有培养出最杰出最优秀的高端音乐人,才会使新加坡产生国际影响力,才有国际竞争力。很显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专业氛围还不够,这意味着专业团体、专业演奏家还要更多些,专业知识要更深入,专业判断要更准确,专业评论要更广泛。
扬琴首席瞿建青:培养一个本土音乐家很难
瞿建青,新加坡华乐团扬琴首席。1994年举家移居本地,目前为新加坡公民。
瞿建青原籍上海,移民本地有15年之久。她回忆说,1987年她首次应邀随团来新加坡演出,在那短暂停留的五天里,她看到斯文安静的新加坡人,在演奏会现场却给予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热情的观众甚至到酒店拜访,送来鲜花。
20多年前资讯不发达,上海人对新加坡了解不深,在飞行数千公里之远的海外,能够看到这样一个众多华人居住的国家,令她惊奇和倍感亲切。
瞿建青的音乐生涯可谓一帆风顺。从小被学校选派到少年宫学习扬琴,父母亲也非常支持。后来到上海民族乐团工作,曾和闵惠芬(二胡)、顾冠仁(指挥)、龚一(古琴)等中国著名华乐演奏大家共事。
1990年,受星海艺术团邀请,她第二次来到新加坡,这一次她以私人身份来访,并和本地音乐界朋友结下友谊。1994年,建青举家移居本地,开始了她的异乡音乐之路。
被新加坡的多元化文化特质吸引
瞿建青说,音乐家都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物质的吸引不是不重要,而是没有那么重要。最初吸引她来到新加坡的原因,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固然是一方面,但重要的是,她看到新加坡开放、充满活力、多元化的文化特质,处于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优势。
她说,做自己喜欢的事并获得成功,可以让生命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而新加坡的确给了她这样的机会。
1997年,瞿建青首次代表新加坡参加世界扬琴大会,这是一个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国际音乐盛会;2003年,她被选为世界扬琴大会理事,身份则是来自新加坡。
她说,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这些年来,她在渐进的移民融入过程中,逐渐克服了一个艺术家的身份认同问题,并于2005年成为新加坡公民。
与潘耀田合作推动本土创作
2008年,她和本地知名作曲家潘耀田合作,共同完成一张完全本地制造的扬琴曲创作专辑。
瞿建青说,2005年到北京参加世界扬琴大会时,她别出心裁带去了潘耀田创作的、富有浓郁南洋风情的现代派抒情曲《船歌与联想》,立刻引起与会艺术家们的好奇和关注。一位波兰作曲家更直接走到台前询问出处,这一幕深刻打动了她,启发她进一步和作曲家合作推动本土创作,促成了这张完全本地制造的扬琴专辑的诞生。
瞿建青认为,新加坡社会在华乐普及等基础教育工作方面成效明显,当文化艺术得到政府的支持与关注,自上而下就会有好的反应和表现。
但是,新加坡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社会,这种行为准则是否适合艺术领域,就值得商榷。在本地,培养一个真正的音乐家很难,令人为难棘手的是,有时却不得不狠下心肠放弃有天赋的音乐人才。
瞿建青曾有个学生,是名校高材生,她以艺术家的专业判断,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真正有音乐天赋的人才。这个孩子由衷热爱音乐,每次来上课,脸上绽满笑容,课堂上他会就乐曲、演奏,包括曲名、旋律、作曲家等提出很多问题,每次上完课,孩子几乎是一边哼着旋律,一边和老师告辞离去;他还曾在全国扬琴比赛中获奖,作为一名音乐导师,她感觉如获至宝。
可是有一天,孩子的母亲上门找到瞿建青,明确告诉她,孩子是不可能走音乐这条路的。这番谈话让她内心挣扎痛苦很久,久久不能平复。
这个社会有强悍的规则体系
瞿建青说,作为音乐家,可能心里只有音乐,装不下其他,而作为不在音乐世界的普通人,他们的心里除了音乐,还有很多看来更为实用的东西。这也无可厚非,只是身为音乐导师,面对这样一个有天赋的孩子,最终却必须服从现实,选择放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痛苦。
她说,“由此看到,这个社会有着非常强悍的规则体系,最终人们都必须屈从于现实社会。”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CSMES艺术院校联盟小微乐器培训师专业联合招生,考前培训机构加盟认证及授权平台,专生输送,区域代理。......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立即关注移动端网站
扫一扫手机访问中音联小程序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
扫一扫立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