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中学对于“美”始终有着最热烈的追求。图为双十学子的红绸舞。
秋天的双十校园,《春节序曲》在流淌,不是为了节日,而是它的作曲者李焕之“回”到母校——今天,双十中学将举行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重头戏之一是:李焕之先生塑像将在双十枋湖校区揭幕,“李焕之音乐广场”同时落成。
这位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前主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读双十中学。
今天,我们从李焕之在双十的故事出发,来看看双十的大美育观——百岁的双十如何求美、爱美。
【故事1】
中国音协前主席在这里完成处女作
除了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双十还培养出蔡继琨、马寒冰等文艺名家
李焕之(资料图)
1947年的学生铜管乐队。
今年是李焕之诞辰100周年。这位著名作曲家,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编写的和声、管弦乐队配器以及钢琴伴奏谱,经过周恩来总理批准成为正式版本;他创作谱曲的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是每年春晚的必奏曲目;耳熟能详的《社会主义好》,也是他创作谱曲……
但是,很多厦门人不知道的是:李焕之曾经就读双十中学,在成为一名大作曲家后,他感慨道:我的音乐爱好是母校培养的。
李焕之祖籍晋江,1930年,时年11岁的李焕之定居厦门。后来,他儿子曾表示,父亲应该是从初中到高二年都在双十读书。
在双十,李焕之热衷参加各种文艺活动,李焕之生前回忆:“双十中学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我的音乐爱好是母校培育的。当时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得很活跃,我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铜管乐队,这使我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位音乐大师的第一部曲子,也是在双十完成。李焕之读高二年时,被郭沫若的《牧羊哀话》所感动,有一天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据说是“有一股冲动”,一气呵成完成谱曲《牧羊哀歌》。李焕之在自传中写道,“这第一首歌只是一次即兴创作,但从此我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
有趣的是,在双十,李焕之还曾经男扮女装,扮演小尼姑。当时,双十有位年轻教师叫陈梦韶,把鲁迅《阿Q正传》搬上舞台,其中的小尼姑就是李焕之扮演。
从双十走出去的音乐大师远不止李焕之,被称为“台湾交响乐之父”的蔡继琨中学也曾就读双十中学, 1936年,24岁的蔡继琨写出中西合璧的《浔江渔火》,开创中国音乐家在现代交响乐创作领域的先河;《新疆好》的词作者马寒冰也曾就读双十……
李焕之和蔡继琨都曾提及学校铜管乐队,蔡继琨还是学校铜管乐队副队长。双十的大事记记载道:1935年10月19日,中学部、小学部约八百余人,由铜管乐队前导,往太平岩远足。也就是说,八十多年前,双十就有铜管乐队。
半个世纪后的1980年,蔡继琨回到双十,物是人非,但是,学校的乐队还在,这让他兴奋万分。当时已经是亚洲三大指挥之一的蔡继琨,在厦门中山公园的草地上,举办了一个广场音乐会,市领导和市民席地而坐,欣赏他指挥双十中学星鲨集团联合管弦乐团演奏曲目。
【故事2】
第一节美术课老师带了一卷卫生纸
双十课堂充满了这类创新,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美是存在生活中的
大美育格局体现在校园处处都有艺术化设计。
今晚,双十将在闽南大戏院举行文艺晚会,从已经公布的节目单看,有一个节目是双十管弦乐团演奏自己学长作曲的《春节序曲》。
大幕还未拉开,双十中学校长陈文强对此已心潮澎湃。他说,在双十,你能看到很神奇的百年老校的传承力量——一方面是对学校文化继承,另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他说,我们有美的基因,并逐步建立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的教育目标。
百岁双十的美育,已经是大美育格局。这从这所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李景每年上新生第一节课,就可见一斑。
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节美术课,李景经常是带着一卷卫生纸去上课。
李景告诉记者,几乎每一年,都有新生问他:老师,我以后也不会当画家,为什么要上美术课?李景说,这是传统观念对美术的误解,认为“美术=画画”。他和他的同事下决心要唤醒学生对美的认识,让他们明白:美存在生活中。
每当他这么做时,学生们通常会哄堂大笑,不过,等到他出题时,大家会陷入沉思——他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卫生纸设计其实没有想象的合理,它是圆柱体,很容易造成翻滚。你可不可以设计一种卫生纸,避免这种浪费?
这是关于产品设计的内容,如果按照传统方法,一般就讲讲招贴画设计等,李景从日用品入手,成功地吸引学生兴趣,认识美育之美。
双十初中的美术课,充满了这类改革,为的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例如,它采用“三三制”——学生们每个学期有三位美术老师,老师根据自己不同专业特长,开设和绘画、手工以及书法有关的美术课,也就是说,老师们把初中三年的美术课内容重新整合,此外,还开设陶艺、摄影等选修课。
这位美术老师认为,审美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变化——对美的追求,会使他上升到一个角度看问题。
陈文强说,道理很简单,一个孩子学会感受美、欣赏美,他就能让自己生活美起来,丰富他的人生。
【故事3】
德育处副主任向学生拜师学书法
双十老师深知,艺术能给孩子带去极大的自信
双十注重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美的基因。
和李景一样的是,双十中学音乐老师方启安也经常会收到新生来自心灵的拷问:老师,我以后肯定不会走音乐这条路,为什么我要学会歌唱?他给新生上的第一节课,会介绍马云,当然,不是说淘宝,而是身着一袭白色长衫的马云献唱京剧《空城计》。
学舞蹈的方启安会从马云故事总结出一个道理:现代社会里,没有创新,你走不远。在这方面,美育发挥重要作用:培养人的创造力——音乐的表演、欣赏、创作等各个环节,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独特的创造行为。
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苏伯群是双十分管艺术工作的副校长,每当有人问他:对于双十这样的学校来说,中高考成绩难道不是最重要的吗?他经常跟人说起“零点计划”故事。“零点计划”是哈佛大学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背景是前苏联早于美国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去,但是,美国教育家却提出一个观点:导致美国落后的原因是美国文化艺术素质。 “零点计划”研究通过艺术教育实施智商与情商同时培养,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同时培养。
某种角度看,这些年双十探索的大美育,类似“零点计划”。这几年,除了中高考成绩,方启安带领的双十中学舞蹈队在福建省也所向披靡,据说直逼专业舞蹈队。不过,方启安最让人吃惊的是:他做了九年段长,还做过班主任。而他是一名音乐老师。
王翠霞是双十中学德育处副主任,遇到这种质疑,她就觉得好笑。她是历史老师,却是大美育的捍卫者。她甚至认为,很多时候,美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敲门砖。
王翠霞曾经有位让很多老师头疼的学生,整天浑浑噩噩,打不起学习的精神。但是,有一天,王翠霞发现她的长处:她的书法写得特别好。这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突然有了灵感,她找上门拜师,请学生每天给她布置书法作业,第二天傍晚再来办公室面批。
那段时间,王翠霞每天要花上半个小时,认认真真地完成她的学生布置给她的书写作业,第二天再接受她的教导。她也终于等到她想要的效果:学生在辅导她作业的同时,也会带来自己的作业,询问她不懂的作业。
有人可能认为,这是教学的艺术,但是,王翠霞看到的是:艺术能给孩子带去自信。
【故事4】
集体舞比赛连续跳了31年
从学生全面发展来布局美育,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集体舞。
邱黎苑是双十音乐教研组组长,她负责学校民乐团——双十的六名音乐老师,根据自己专业特长,各负责带一个团队。现在双十有管乐团、弦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乐团,而且,实力都不可低估。
每年高考录取后,邱黎苑民乐团里的高三毕业生都会完成一张特殊的去向图,所有学生的去向都在地图上标出,而且是以乐器形式,例如,从去向图可以看出,拉二胡的考上清华大学,打鼓的去了武汉大学。
相对于邱黎苑的乐团,双十中学的集体舞比赛更能作为透视双十普及性美育活动的窗口——每年,双十都要举办集体舞比赛,顾名思义,这一比赛是以集体名义比赛,一个班至少要出一半以上的人。
双十中学德育处主任姚晓丹是集体舞比赛的幕后推手之一——1988年,她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双十德育处,开始筹划集体舞比赛。
从1988年到现在,集体舞比赛已经进行31年了。集体舞比赛每年五月进行,三四月的校园,最让姚晓丹心潮澎湃——校园里,到处可以听到音乐,看到翩翩起舞的备赛少年少女的身影。
姚晓丹上周沉浸在那些美好画面中,半晌反问:如果一所校园,没有音乐、舞蹈、体育,那还能叫校园吗?不过,直到最近,姚晓丹才从同事曾艺卿的回忆中,真正了解到美育给青春少年带去的涟漪。
曾艺卿是双十信息学奥赛教练,带出一批奥赛金奖选手,她中学也毕业于双十。姚晓丹说,最近迎接校庆,曾艺卿才向她诉说当年苦闷,她的班级在集体舞比赛中得了第二名,结果宣布后,全班抱头痛哭。当天下午,同学们穿着演出服装,带着三用机,到鼓浪屿沙滩上尽情跳舞。
曾艺卿带着遗憾离开双十去上大学,她后来又回到双十。姚晓丹认为,这位气质不凡的同事其实带走更重要的东西:欣赏美、懂得美和追求美。
陈文强说,美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思想、意志和性格。他认为,双十学生或许歌唱得不是最好听的,舞姿也不是最曼妙的,关键是要懂得发现美、欣赏美、热爱美、追求美。
陈文强说,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对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帮助他们找到幸福的人生。
关键词:音乐教育 钢琴 俩臺鋼琴 公益 中音联 音乐 乐器 中小学 少年儿童 音乐会 合唱
中国音乐教育网公益扶持部微信号:csm351、中国音乐教育网.樂助理微信号:csmes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