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前往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开展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每一句感谢从村民的口中说出,犹如一根根扎在队员们心头的刺,时至今日,该志愿服务队201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但是服务队的每一个成员都难以释怀拖船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有来自灵魂深处的慰藉。
初涉拖船,情动自然
本次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由指导老师许维东、张佳秋老师带队并和其他6名同学们一起完成。历经5个多小时的车程,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于7月14日到达了本次的志愿服务地点 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本次活动前往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这是一个人口五万余人的小城镇,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城镇。
途中,为了方便日后工作的开展,指导老师跟服务队队员们分享了对拖船镇历史文化了解,“拖船镇的文化内涵非常浓厚,丰城花钗锣鼓和拖船镇民间歌曲是拖船人民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钗锣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是丰城继岳家狮之后第二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只要大家去认真学习、探索,就能发现不一样的拖船。”
“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于7月14日下午顺利抵达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人民政府,并与拖船镇人民政府成功接洽,下午在 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人民政府顺利召开首次接洽会谈。在会谈中,拖船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王主任为队员们详细介绍了 丰城市拖船镇的经济发展、文化现状、特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随后,拖船镇人民政府党政办王主任就服务队计划涉及的人文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爱留守儿童、关心留守老人、文艺汇演等活动与服务队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双方确定了服务队后面几天的具体日程安排。
7月15日,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为村歌,唱响文化 ”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许维东的带领下来到了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文化站,受到了文化站领导的热烈欢迎。随后,服务队在拖船镇文化站进行了座谈会,会议中,徐思安站长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新时代年轻人在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同时不能忘记回味过去的老艺术家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瑰宝。”
徐站长介绍:“拖船镇的文化底蕴、文化历史都是相当丰厚的,但是相对而言,拖船镇各个中学以及各个村落的艺术文化教育培养相对缺少。”在指导老师许维东的提议下,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为村歌,唱响文化 ”志愿服务队正式与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文签署了服务意向书,音为村歌,唱响文化 ”志愿服务队将利用专业优势在后期暑期中来到拖船镇为各个村落的适龄儿童进行义务的艺术交流教育,并定期安排优秀学生前往拖船镇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
最美拖船,最美文化
7月17日,“音为村歌,唱响文化 ”志愿服务队来到丰城市拖船镇文化站,见到了拖船镇花钗锣鼓传承人陈老师,陈老师介绍“丰城花钗锣鼓,萌芽于南宋时期丰城荣塘镇龙光书院,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这种以唢呐、锣和钗等打击乐并重的小型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民间普遍称为 “吹打”,成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民国初期,普及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长期传承不绝的一种地方民间风俗器乐艺术。”
为了便于服务队成员理解,拖船镇花钗锣鼓传承人陈老师还拿出了20世纪传承下来的花钗锣鼓曲谱,在陈老师的介绍中,服务队得知,二十世纪的老艺人不知道 现代的简谱记谱法与五线谱记谱法,当时的老艺术家只有用其他的字符表明音名,虽然没有节奏的标明,但是在陈老师的讲解下,曲谱显得通俗易懂。
陈老师在对服务队进行理论讲解后,还带领服务队来到花钗锣鼓遗产基地日常演出使用器材的保管室,向服务队分享花钗锣鼓演出的照片、影像资料供服务队队员观看,同时向服务队一一介绍每个角色乐器的作用,还一一演示各个乐器的使用方法,让服务队成员观看、学习花钗锣鼓各个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为了使服务队队员更加深切感受丰城市拖船镇国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钗锣鼓的强大的艺术魅力,演示后还对服务队成员进行互动教学, 一对一地对服务队成员进行花钗锣鼓演奏教学。
通过对丰城市拖船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钗锣鼓的了解,服务队对丰城市拖船镇人文风情、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收集到后期村歌制作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有效素材。同时,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洒下爱心,阳光圆梦
一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感化了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一群热血青年的心,他们毅然决然加入了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只是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者服务,为建设精神文明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为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缩短贫富差距,同时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来到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源汊村开展"应科学子"送温暖活。
在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源汊村支部委员会村长与支部书记的接洽与帮助下 “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掌握了该村的贫困户信息,为了深入贯彻精准扶贫相关精神与文件,给予他们更多的社会关爱,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深入了解丰城的人文文化背景,“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深入走访了源汊村的贫困户。
只有我努力了,以后才可以让爷爷和奶奶过上更好的生活。——陈文莉
陈文莉,女,今年8岁,是丰城市拖船镇源汊村源汊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家庭成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她。她的爷爷在几年前突然间中风,失去了自理能力,常年卧床,需要陈文莉和家中已经年迈的奶奶照顾;奶奶是聋哑人,是二级伤残;爸爸、妈妈在外打工,几年仅回来一两次,靠打零工赚钱维持家庭全部费用,但是父母那些辛苦赚来血汗钱抛去定期为爷爷奶奶检查治病的费用根本不够家庭的开支以及陈文莉的学费,只能向亲戚、朋友借。家里的生活没有保障,只能靠政府救济。
服务队问:“陈文莉家里的负担会影响的日常情绪与学习吗?”,“家里再怎么样(艰难),这也是我的家。但是我知道,只有我努力了,以后才可以让爷爷和奶奶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是,家庭的困难不是陈文莉的绊脚石,相反却是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更是促使她不断进步的内驱力。在校期间,她以“勤学勤思,刻苦读书”为座右铭,学习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向别人学习,真正的做到了刻苦、勤学、乐学。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比赛活动和知识竞赛,时刻想到为班级争光,为学校添彩。她在校还担任少先大队大队长,以服务于同学、做好本职为己任是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干部。她曾多次获得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去年还被评为校“优秀学生”,多次在本镇考试排名中名列前茅。
谢谢大家对我们家庭的关照,我能做的只有好好培养他家中的孩子,未来让他更好回报社会。——杨芽梅
这是一个来自丰城市拖船镇源汊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家里一共有5口人,全家的收入都依托在在外打工的爸爸,爸爸每个月的收入要供给全家的生活费用。但是,天不如人愿,曾由于父亲在外突然的某些变故,家里一度陷入困境,所幸的是村委会发起了全村家庭为他们家进行资助,才得以脱离困境。现在家里的小孩子面临上学,这又将是家里的另一大笔开支。
家中的妈妈得知我们的来由,激动的一度失声,一句句感谢从她的口中说出,犹如一根根扎在队员们心头的刺,服务队能做的只是九牛一毛。服务队承诺将在日后每年的暑期三下乡将贯彻精准扶贫、定点为这个家庭提供资助,并为小朋友提供义务的艺术教育。
慰问结束后,丰城市拖船镇文化站徐思安站长、源汊村村支部委员会村长、源汊村村支部书记、许维东老师、张佳秋老师以及全体服务队成员举行了一场“精准扶贫”座谈交流会。源汊村村支部书记对我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只有真正地像你们这样下来做实事,丰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发展!”
温暖随歌行,梦想进拖船
为了更好地在拖船镇普及音乐知识,更加深入了解拖船市民情文化,同时让拖船镇孩子更好地接受音乐知识教育,7月18日,服务队一行人来到了拖船镇宋坊村,组织宋坊村适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音乐基础知识普及活动。为了更好地让村民和孩子们接受音乐知识,服务队还为了村民们开展了一场音乐会,让村民和孩子们深切感受到艺术的强大魅力。
7月18日上午,孩子们早早的就来到了教学点,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精心准备的音乐课。
在上课之前,有个小男孩问道,哥哥,我可以跟你一起合唱吗?别人说我唱歌可好听了!果不其然,当我们放起《小星星》这首儿歌,她就迫不及待的唱了起来。其他的孩子们虽然也有不会唱的,但都情不自禁的跟着参与其中。他们一张张小嘴张张合合,一起唱着这首可爱的歌曲。
服务队的队员们决定一对一进行歌曲教学,教会每一位孩子《小星星》这首歌。不一会,聪明的孩子们就都学会了这首歌,“那位小朋友来唱一唱这首歌给大家听,谁唱的好有小奖励喔!”于是孩子们踊跃的举起双手双手。一个仅有七岁的孩子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就唱起刚教的歌曲来,丝毫没有一点点的羞涩。 看他们收获到掌声之后脸上的自豪,得到奖品后开心的神情,仿佛赢得了整个世界。
在进行孩子们的教学后,志愿者们发现一位一直注视着我们的奶奶,仔细询问,她说:“这些孩子都是我看着长大的,虽然不是我生的,但是个个都是心头肉,孩子们都会叫我"老妈妈"。”说着奶奶笑了起来。
通过和奶奶的交流,志愿者们了解到,宋坊村的音乐教育方面相对来说是比较缺乏的:
第一:没有充足的经费,导致村里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第二: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足以支撑整个村孩子的艺术教育。
在和奶奶的交谈之后,服务队在进行沟通与协商后,当即决定以后每年的暑期三下乡,“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将会来到丰城市拖船镇为镇上的适龄儿童带来适合的音乐教材和义务的音乐基础辅导。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音为村歌,唱响文化”志愿服务队利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走访了多个社区的多户家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艺术志愿活动,并且与江西省丰城市拖船镇签署了服务意向书,建立长期的帮扶计划。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群可爱的应科学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精准扶贫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