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学术发布 > 正文

七月盛夏 明园学校的乡村孩子因竖笛而成长

编辑:csm351
2017-08-17
“Do-Re-Mi-Fa Sol-Sol-Sol-Fa-Mi……”一曲熟悉的儿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由清澈悠扬的笛子奏出。舞台上,各式少数民族的服饰,整齐划一的吹奏手势,让这20名来自明园学校的乐手们,显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这是7月19日晚,深圳华夏艺术中心的千人剧场内,一段由城乡孩子合奏的节目。一段节拍过后,这20名竖笛手变换队形,4名华夏艺术文化学校的小提琴手,来到舞台中间,琴声拉出,开始交汇于笛声之中,生出一曲别致的乐章。

  轻量级的演出,却取得了重磅的关注度。在这个影响力辐射深港澳的国际艺术舞台上,当晚的艺术展演共有30多支队伍。而这支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的“竖笛+小提琴”演奏队,虽然不那么“声势浩大”,但短短两天排练出来的成果,却出乎意料地震撼了在场观众,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华夏文化艺术学校年度展演——明园学校孩子们正在竖笛演出

  这些乐手们最大的刚刚小学毕业,最小的才7岁。他们分别来自吉林靠山、广东湛江文相、甘肃邵寨、湖南西莲、广西九同和广西八好等六所明园学校。而这个城乡孩子合作演出的机会,是来自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明园慈善基金—2017明园学校竖笛艺术交流夏令营”中的一部分。

  明园慈善基金,是由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先生及其家人于2007年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资设立的,至今已整整十年。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十年的时间,也可以帮助偏远地区的乡村儿童种下爱心的种子。十年来,明园基金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500万元,在偏远农村地区援建了九所明园学校,并持续开展支教行动。2014年起,明园基金开始以竖笛音乐教学为切入点,组织明园学校开展艺术教学,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形成“小而美”的教育精准扶贫特色。

  “音乐没有国界,不分民族,它是一种特殊的美学与情感的教育,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与希望。我们希望能够通过竖笛,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温暖的种子,陪伴他们成长,待他们长大以后,他们会把这份爱和温暖传递给其他人。”明园基金理事长陈园表示,因为接触竖笛,乡村孩子获得了与城市孩子同样的成长机会。此次,明园基金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竖笛夏令营,邀请了明园学校竖笛队伍的20名学生和6名教师代表参与。艺术演出仅为其中一个项目,还有更多文娱活动,让孩子们见识到乡村以外的广阔世界。

  大多数乡村孩子,都是人生中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其中,就包括了11岁的向珞滨和9岁的潘怡如。此前,他们从未站上过如此大的国际舞台,也不知道这个夏天会在深圳相遇。

  拉近人心的竖笛

  “你叫什么名字?喜欢玩什么呀?”刚到深圳,向珞滨便主动和身边的小朋友攀谈起来。

  虽然,珞滨是许多人口中常常提到的“留守儿童”;但和他相处时,丝毫没有察觉到这个特定标签中所谓的内向与敏感特质。眼前这个11岁的小男孩,留着一头干净利落的小寸发,身着明园学校的白色T恤、简单的蓝色牛仔裤,反倒透露出一种“小大人”的机灵劲。

  第一次来到深圳的珞滨,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好奇。放暑假前,他还在1100多公里外的湖南张家界桑植县,就读于西莲明园学校四年级,与家里年迈的奶奶一同生活。

  珞滨的学校,离县城有近4个小时的车程,大部分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住校。而他的家离校只有15分钟路程,是为数不多走读的学生。然而,他每年能见到父母的时间,却比其他住宿的同学更少。

  爸爸在县城做物流,差不多半年回家一次;妈妈则在江苏,和爸爸处于长期分居的状态。小学一年级前,珞滨是跟着妈妈在江苏就读当地学校。之后,由于各种原因,珞滨又转回西莲,自此再也没见过妈妈。

  珞滨也知道,异地的父母感情不好,有时会在电话里争吵。但作为孩子的他,似乎在回避着这种不愉快,甚至表现出“成熟”的一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闷了有朋友,难过时可以吹竖笛,有些事情变得不那么在意了。

  “吹竖笛的时候我可很激动了,可以缓解心情!”说这句话时,珞滨的表情总会特别严肃,仿佛在说着一个能够证明自己独立、坚强的宣言。



  右一为向珞滨

  因为竖笛,没有父母陪伴的珞滨,也可以过得快乐与充实。“我以前挺调皮的,自从学了竖笛就不太爱玩了,因为要花更多时间在吹竖笛上……”

  去年,明园学校特招进来的竖笛老师,在每天放学后都会组织竖笛队,引导孩子们更好地学习竖笛。“这样的留守儿童太多了,既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也很难有相应的心理辅导。”明园基金工作人员说,他们引入竖笛教育,正是希望音乐能寄托几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

  因为竖笛,曾经留过级的珞滨,还重拾了同龄人的集体荣誉与珍贵友谊。四年前,珞滨刚从江苏回西莲就读,面对新教材和教学,显得有点不适应。不得已留级一年的他,无奈和班上刚认识的好朋友分开。

  今年5月,西莲明园学校组织竖笛队,准备从三到六年级中挑选演奏队员。这一次,珞滨终于能和比自己高一年级的老朋友重聚,彼此间还多了一个共同爱好。

  这次竖笛夏令营,校长熊新平带来了三个学生,除了珞滨,另外两个学生正是他留级前的好朋友。今年夏天,他们一起拿着心爱的竖笛,登上同一个舞台,再次一起成长,见识外面世界的无限可能。

  7月18日下午,珞滨和他的好朋友们,正在排练室里,为第二天的演出做着最后的彩排准备。一同前来的校长熊新平,摸着珞滨的头笑着说:“正因为他这种不怯生的聪明劲,才会被选来参加夏令营……”

  当初竖笛队选人时,音乐老师挨个与家长沟通,珞滨的爸爸二话不说就决定让孩子参加。珞滨说,虽然爸爸因为工作忙,难以抽身回家,但最近两个月打回家的电话多了很多,竖笛已经成为父子间沟通的固定话题。

  “他老问我竖笛吹得好不好,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请教老师。”珞滨也变得主动,常给爸爸打电话:“爸爸什么时候回来?还有不用给我买礼物哦,我有朋友、有玩具……”电波两头的声音,紧紧地拴着彼此的心。

  往年暑假,珞滨只是去县城跟着爸爸,除了补习功课,就是一个人闲着玩电脑,日子总过得漫不经心。但今年暑假,短短一周的竖笛夏令营,珞滨不仅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更在内心泛起了那么一层波澜。

  夏令营返程的前一天晚上,明园学校的师生们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明园基金的工作人员、马明哲的家人等人,共享晚宴,交流与回顾这一周活动的点点滴滴。末了,校长熊新平带着西莲明园学校的几个学生,与众人道别,准备提前一晚返程。

  一贯“成熟”如大人的珞滨,却出乎意料地湿润了眼眶,咬着嘴唇与朋友们挥挥手,暗暗许下约定:明年夏天,还要再见面。

  打开心灵的舞台

  和早早被挑中的珞滨不同,小两岁的潘怡如差点就失去参加夏令营的机会。

  在排练队伍里,距珞滨一米不到的位置,有一个黑黑瘦瘦、扎着马尾辫的小女生,就是潘怡如。面对繁忙而紧凑的彩排,才9岁的她,并没有表现出这个年纪可能会出现的任何抱怨与娇气。

  小小的她,一直专注着眼前的竖笛,仿佛眼前有着一个大大的世界。那种坚毅的眼神,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乎同龄人的倔强与傲气。

  但她也有哭鼻子的时候。今年5月底,明园基金需要拍视频,验收竖笛队伍的成果。怡如所在的广西八好明园学校,除竖笛队合奏的展示外,还有四个单人独奏的机会。当时,得知自己没有被选上独奏的怡如,就没忍住眼泪,伤心了好一会儿。

  “有竞争意识是好的,但我们也在引导,人都是要有挫折的嘛。”教导主任兼竖笛队领队陆桂景说,怡如后来知道了夏令营的事,表示想参加的愿望。当时,陆桂景便鼓励孩子,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正在认真排练的潘怡如

  一直以来,怡如都是好好学生,凡事都认真、努力,总在考试中取得第一名。去年12月,八好明园学校挑选学生,组成了一支竖笛队伍,怡如便是14位队员的其中之一。那时,怡如第一次接触到了乐理知识,也学会了吹竖笛的基本功。每天,怡如都会随身携带竖笛,参与集体训练的同时,还会在空闲时间争取多练习。

  潘怡如这种认真而好强的性格,也许是来自于她的家庭环境。

  怡如的妈妈是八好明园学校的一名老师,家里还有一个三岁的弟弟,因为先天的身体原因,无法正常上学。不得已之下,怡如爸爸去年停工了一整年,在家做起“全职奶爸”。今年上半年,他在学校饭堂就近当起了厨师,下学期则准备到其他乡村学校去当老师。

  虽然父母在村里都有稳定的工作,但对这个特殊的家庭,显然杯水车薪。八好的大多数孩子,也是因为家长外出打工,才得以一直无忧无虑地上学。

  尽管如此,父母虽忙于工作、照顾弟弟,但很少给9岁的怡如压力。而这一切,怡如看在了眼里。在家里,她会吹笛子给妈妈听,博得妈妈一脸欣喜的微笑。放假时,她也会在家帮忙照顾弟弟,吹一些刚学会的曲子给他听。

  “等弟弟以后长大了,我要教会他吹竖笛。”作为长女,怡如知道,除了吹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之外,自己应该还能再努力做些什么,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因为年纪还小,怡如并不明白该往哪个方向“努力”;但她十分肯定,努力才有收获。凭借这种努力,怡如最终选上了竖笛夏令营的一员,与另外两名拥有独奏表演机会的同学,一起跟着领队陆桂景老师,站上了深圳的舞台。



  在舞台上自信满满的明园竖笛队

  “学习竖笛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在怡如心中,自己站上更高的舞台,不仅是吹给全国观众听,更是吹给家里的爸妈、弟弟听,“我被选上来参与夏令营表演,他们都很开心!”

  这个夏天,怡如从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走出来,带着全家人的期许,登上了梦想的舞台。这一刻,她所有的努力,都融汇在竖笛曲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动的音符,动听的笛声,让怡如与其他城市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在这个华丽的千人剧场里绽放光彩。

  7月19日晚,演出圆满落幕,但夏令营继续进行。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明园学校的孩子们还将参加一系列的文娱交流活动。

  “竖笛夏令营之所以选择了深圳这个舞台,不仅能让乡村孩子走出来,见识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更能让乡村孩子与城市孩子通过音乐对话,让民乐器与西洋乐器擦出不一样的新鲜火花。”明园基金工作人员如此表示,像怡如这样优秀的孩子还有很多,通过夏令营,孩子们才能快乐地打开自己,绽放出那颗充满好奇的赤诚之心。

  确实,表演过后,怡如表现出了一份好奇心与不满足。“彩排交流时,听到别人吹了我不会的曲子,我想学!”怡如说的,是《龙的传人》。演出的圆满成功,让她卸下了一份紧张,带来了一份信心。临走前,她在后台偷偷地和城市的小朋友交流“秘笈”,正打算回去后自学,吹给家人听。

  说不定,明年夏天的重聚,她会以新的曲子带来惊喜。

稿件邮箱:csmes@126.com
投资合作:csmes010@126.com
大学生扶植:QQ 535915667
广告业务:QQ 130081156

投诉专线:13522662065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