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民俗音乐赋能乡村振兴

编辑:csm351
2021-11-16来源:中国社科

  民俗音乐是一种具有“文化象征符号”的传统艺术样式,它在民间岁时节令、人生礼俗、宗教信仰、社会交际和消遣娱乐等方面应用广泛。它是乡村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是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贵州民俗音乐文化为例,探索民俗音乐文化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有效路径。
  民俗音乐的当代价值
  贵州民俗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样式繁多、蕴涵丰厚、价值多样。深化发展贵州民俗音乐文化,对于推动贵州乡村振兴、推进贵州“文化强省”建设、提升贵州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而深广的意义。
  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是续写贵州文化篇章的重要载体。贵州是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各民族都有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民俗音乐文化。许多民俗音乐文化项目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尤其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侗族大歌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苗族飞歌、布依族民歌、彝族民歌、布依族勒尤、芦笙音乐、苗族芦笙舞、侗戏、布依族八音坐唱等,都是聚合着各自民族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生产劳作、语言习惯、宗教信仰、道德规范和审美追求的文化价值体系。它们承载着贵州各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是贵州人民生命智慧和哲理追求及独特品性的体现。深化发展贵州民俗音乐文化是保护、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谱写贵州“文化强省”建设新篇章的重要载体。
  提升乡村人文气质是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民俗音乐是在以乡村社会为代表的民俗活动中建构的、与民俗活动事象共生的音乐文化类型,它与村寨的文化风尚交相辉映,折射出民族村寨的文化蕴藏。侗族琵琶歌、铜鼓十二调、苗族芦笙舞、布依族八音坐唱等非遗项目,《云上红梅》《珠郎娘美》《苗家阿婆笑哈哈》等优秀作品,都已成为贵州民俗音乐文化的“招牌”。深化发展贵州民俗音乐文化,有利于发掘乡村人文内涵、扩大乡村社会影响力和塑造乡村文化品牌。
  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是塑造民族村寨形象的重要途径。《乐记》有言:“凡音,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民俗音乐与民俗活动相生相伴,以“丰富、有序和感性”的音响方式直击心灵,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能让民众在传习过程中习得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起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能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松心情、减缓压力,促进民众身心健康;又能以此为媒介架起不同群体沟通的桥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可由此提取反映民族村寨形象的元素,用于乡村景观设计,营造乡村人文环境。因此,它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塑造民族村寨形象中发挥着重要功用。
  推动乡村文化产业是提升乡村经济增长的有力杠杆。文化产业既有文化属性又有经济属性,还有绿色环保、附加值高等诸多优势和特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有重要价值。发展贵州民俗音乐文化既是一项重要的事业,也是一项极具潜质的文化产业。如黎平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与北京申电瑞达公司签订协议引进6.5亿元,成立“贵州侗族大歌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凸显了民俗音乐文化产业的巨大经济价值。因此,深化发展贵州民俗音乐文化旅游演艺、教育培训、音响音像和图书出版、影视动漫开发、文创产品研发与营销等产业,既可优化贵州乡村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又可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民俗音乐赋能乡村振兴的途径
  立足融合创新,开拓民俗音乐传承路径。一是保护好传承人,给予传承人必要的经济资助和政策优惠,为传承人创设传承场域,鼓励传承人以多种形式开展传承工作。二是组织专门团队,深化贵州民俗音乐文化资源,特别是传统民歌、歌舞、戏曲、曲艺、民族器乐和民间仪式音乐的声、像、图、谱、文、人等挖掘整理、研究阐释和普及推广,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经典成果,让贵州民俗音乐文化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三是促进融合,把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古老文脉的民俗音乐文化融合,赋予其新的内容和形式,营造既有民俗特质、传统底蕴,又有民族精神和时代气息的民俗音乐文化传承氛围。
  聚焦持续发展,完善民俗音乐人才体系。一要通过普及教育增强村民的民俗音乐文化自信,注重提升他们的民俗音乐文化素养和实践技能,激发他们传承民俗音乐文化的自觉。二要通过定期举办各级各类民俗音乐文化演出、比赛等活动,发现和培养民俗音乐人才,完善民俗音乐文化传承人才选拔和培育机制。三要整合区域高校音乐教育资源,联合开展后辈人才培养,为深化发展民俗音乐文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彰显乡村魅力,规划民俗音乐文化布局。一是把发展民俗音乐文化纳入“乡村振兴”的总体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在乡村建设规划中积极利用地域民俗音乐文化元素,用于丰富休闲游艺广场、村级活动中心、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具有乡村民俗音乐特色的民居建筑、农家书屋、文化长廊等场所,在道路、农田、山地等合适位置设立有民俗音乐特质的“文化符号”等,把民俗音乐文化元素充分融入乡村建设的各个角落,建设有地域民俗音乐文化气质的魅力乡村。二是要把发展民俗音乐文化与各乡村自然人文、村寨特性和民众生活密切融合起来,彰显乡村个性。充分利用乡村民居、建筑、道路、田地等基础设施和现代声、光、电、网等手段,营造独特的民俗音乐文化标识系统,开发多样的民俗音乐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强大的民俗音乐文化“传承场”。
  实施品牌战略,形塑民俗音乐节庆文化。把民俗音乐文化融入节庆活动之中,有助于形塑有民俗音乐特色的节庆文化品牌。如黔东南苗族人民每年农历正月十八至二十日举行的舟溪芦笙节,不仅是一个传统民俗节日,而且成为舟溪的特色节庆文化品牌,提升了乡村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塑造有贵州民俗音乐特色的节庆文化品牌,一要政府引领,充分考虑民俗音乐节庆文化的历史传统及其地域性特征,找准目标定位,把民俗音乐节庆文化发展放在乡村建设的重要位置;二要民众自觉,借助传统的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培育广泛的群众基础,激发村民自觉参与的热情;三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打造一批经典节目,以提升民俗音乐节庆文化的品质和格局。
  着眼全面繁荣,开发民俗音乐文化产业。一是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在民俗音乐文化产业开发中的引导作用,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确保民俗传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民俗音乐文化产业中有所体现,促进民俗音乐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注重创新引领,深化民俗音乐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在内容、形式、技术、品牌等方面的创新,激发各级政府、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和传承人的开发积极性,以多样化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重视集聚发展,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借助文旅融合、科技创新优势,形成部门联动,抓好民俗音乐文化产业平台建设、项目研发和市场推广等,推动民俗音乐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取得实效。
  (本文系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介入乡村振兴的价值及其实践机制研究”(2020GH036)、2019年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社科基金科研资助项目“当代侗族传统音乐名家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GZMUSK[2019]YB1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