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站北京站
首页 > 资讯 > 热点 > 正文

何谓音乐大师?

编辑:csm351
2023-03-11来源:音乐周报
  最近两三年,不少中外音乐界的名人相继去世。在缅怀先人的同时,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他们全部被国人称为“大师”,声乐大师、钢琴大师、提琴大师、作曲大师、教育大师等,连称其“某某家”好像都显得不够分量了。到底“者”“家”和“大师”之间区别何在?难道现在真是一个遍地“大师”的时代了吗?
  粗听起来,这三者是一个递进的关系,“者”比较好理解,就是从事某种专业的人,比如钢琴演奏者、声乐演唱者等;“家”和“大师”似乎不好区分,《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大师”一词指“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造诣的人”,而百度也告诉我们“大师”是指造诣很深且享有盛誉的学者、专家及艺术家等。但直觉告诉我们,上面两种对“大师”的界定似乎更像对“家”的界定,比如称一个人为钢琴家,难道他不应该在钢琴演奏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吗?难道他不应该在钢琴界有较高威望吗?如果这两个方面都达不到,又怎么能称其为钢琴家呢?更进一步说,仅仅达到了这两个要求,就能称之为“大师”吗?显然这个解释并不能说服笔者。
  大师,英文名称为“Master”,《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并未收录这个词条,《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也仅仅是“舵手”“硕士”“宗教领袖”等的称谓。从中文语境来说,“大师”显然应该比“家”有更高门槛,但究竟什么才是大师的要求?学者梁文道在《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师》一文中提出大师的四个标准:第一,多半是搞国学的;第二,要留着大胡子;第三,要非常老,德高望重;第四,要会多门语言。这四条更像是给“大师”画了一幅漫画,读者听听一笑而已,不能当真。但笑一笑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判定“大师”的标准。笔者不才,愿意为这个标准贡献一份自己的智慧,一家之言,且只针对于音乐这一行业,不包括其他艺术领域。想法也许很不成熟,欢迎诸位业界同行共同讨论、商榷。
  音乐界总体来说有三大领域构成——表演行业(演奏、演唱和指挥),创作行业(作曲及编曲)和理论行业(音乐史学、音乐美学和音乐教育),因此对“大师”的定义应该针对于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方案。
  首先,对于音乐表演行业来说,大师应该有以下几条标准:
  1、在领域内作出开创性的贡献(如革新演奏技法、创建表演体系等),并影响后世;
  2、记录自己的表演思想(如著作、回忆录、编写教材、编订乐谱等);
  3、在至少两项不同风格的权威国际赛事中,斩获第一名或第二名;
  4、在巴洛克、古典、浪漫、20世纪(现代)风格都有自己的曲目积累,录制出版过较为权威的唱片,唱片本身得到同行认可或斩获大奖;
  5、作为职业表演艺术家,在其黄金年龄除了独奏音乐会之外,每年要有一定数量的协奏曲和室内乐的演出(或录制),以表现其与他人合作之能力。
  以上5条标准每一条虽然严苛,但对于“大师”——这一极度受人尊敬的称谓而言,理应至少达到4点才可,不然无法体现“大师”的稀缺性和神圣性——换言之,绝非在某一领域有点成就之后就能以“大师”自居。放眼历史,20世纪钢琴界之施纳贝尔、霍洛维茨,弦乐界之梅纽因、罗斯特罗波维奇,声乐界之萨瑟兰、费舍尔·迪斯考等,指挥界之伯恩斯坦、加德纳都是大师的榜样。
  其次,对于音乐理论行业来说,大师应该有以下几条标准:
  1、保持学者的独立人格、气节,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2、有开创性的观点和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并出版学术专著,此书在行业内有着经典性的认可,或者某一观点的代表性著作,或者某一历史阶段的代表性著作;
  3、对本领域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艺术理解,甚至创建自己的学派,有学生传承衣钵;
  4、要懂多门语言,学术成果不仅在国内,在国际也有一定影响(如外文权威期刊、外文专著,或者成果被翻译成外文出版);
  5、学贯中西,对西方音乐文化和中国音乐文化都有深刻理解,表现为出版过专著或者独立撰写过文章(在权威期刊上发表)。
  上述5条理论大师的标准中,前2条是必有的前提,除此外后面的3项中再有2项,可以成为大师。比如中国学者之蔡仲德、缪天瑞,外国学者之纳蒂亚·布朗热、阿尔扎玛诺夫等,这些音乐前辈不但在学术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更在人格气节方面让人钦佩,作出了不同常人的抉择。
  再次,对于作曲行业而言,大师应该有以下几条标准:
  1、在作曲技法、作曲理念等方面有开创性的革新并影响后世,形成自己独特的音乐个性语言,与他人绝不雷同;
  2、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无论顺境与逆境,都能做到为乐不可为伪,写出自己内心的声音,为了金钱和名誉只写“应景之作”的作曲家是无法受到历史尊重的;
  3、乐队作品(交响乐、协奏曲、民族管弦乐、歌舞剧等),室内乐作品(重奏、奏鸣曲、器乐独奏等),声乐作品(艺术歌曲、合唱等)至少涉猎6种以上,且至少有一部流传20年以上且有一定影响的大型原创作品,要独立完成,合作、改编、移植作品均不包括在内;
  4、记录自己的创作思想(如著作、回忆录、教材等);
  5、对本领域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艺术理解,甚至创建自己的乐派,有学生传承衣钵。
  上述5条作曲大师的标准中,除了最后一条,前面4条是必须有的,最后一点之所以可以不算,是因为乐派的建立有时候非个人能力可以完成,但学生的传承应是不可或缺的。在作曲领域中,更早的不说,就20世纪而言,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德国作曲家勋伯格、中国作曲家朱践耳等都是大师的典范。
  行文至此,可以说对“者”“家”和“大师”三个概念有一个较为明确的界定了:“者”是指从事某种专业的人,适用于行内的绝大多数人;“家”是指在某一领域有较深的造诣,并有一定威望的人,即通常所谓的“专家”,适用于行内的一部分人;而“大师”则是指在业内有着开拓性的行为,有着大多数人所不能及的成绩、贡献和影响,这只适用于行内的数量极小的顶尖人才,几十年都出不来一个是很正常的现象,绝不能广而泛之。否者“大师”一词的神圣性、稀缺性和典范性就会荡然无存,祸患无穷。

关键词

中音联智库

共享基金

中音联化蝶商学院

邻居儿童音乐学院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新城市核心示范区学位房描述

分布于全国1000个城市的中国邻居儿童音乐学院CSMES学位房,是由中音联智库领衔的大师级设计团队统一打造,给予家庭儿童成员一个最为和谐与精致的生活及音乐文化学习小环境。......

  • 示范区楼盘申请方式
  • 核心示范区学区房的服务政策
  •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好房子
  • 中音联认证

    中音联指数

    社区指导师事务所

    中音联博览会

    CSMES Forum Mor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