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7月10日讯(记者张聪 通讯员孙妮)8日晚,琴台音乐厅,国内最著名乐团之一的北京交响乐团在指挥谭利华的引领下,为满场观众带来了今年音乐厅“打开艺术之门”的开幕演出。
演出开始前,有细心观众发现了节目单上的“玄机”——当晚,北京交响乐团要在音乐会上演奏包括老柴《天鹅湖选曲》在内的9个曲目,而曲目单这一页除了曲目序表外,还多出了12个“掌声”标志。
用掌声标志来提醒观众鼓掌的时机,音乐会节目单这么做,是不是多此一举?还真不是。
鼓掌不当会遭“白眼”
古典乐小白很苦恼
将“音乐会”“鼓掌”输入百度搜索栏,我们会得到353万个相关链接。
楚天都市报发现,这其中一大部分都是有关音乐会鼓掌礼仪的,诸如“听音乐会,你会鼓掌吗?”“古典音乐会现场,如何优雅的鼓掌”“第一次听音乐会要注意哪些事项?首先是鼓掌”的帖子比比皆是。在“知乎”上,多位网友和专业人士甚至还就“听古典音乐会在第一乐章结束后鼓掌是不可接受的吗”的问题展开论战,引来5万多网友围观……
一个“鼓掌”让“古典乐小白”如此苦恼并非夸张。翻翻微博,我们能看到很多网友自述的“出糗经历”,这些经历大都是首次听音乐会时因为不合时宜地鼓掌遭受了周围观众的“白眼”,“本来想去熏陶一下灵魂,结果却被无情鄙视,大写的尴尬……”
乐章间为何不能鼓掌?
听专业人士这样说
在接受楚天都市报采访时,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的网友“YOUNG_DN”解释称,音乐会上鼓掌的礼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乐章之间不能鼓掌”,“多乐章的交响作品中,每个乐章情绪表情节奏快慢都不同,但为了表现同一个主旨都在不断铺陈累积,如果累积能量的过程中有其他影响力较大的声响发出,对作品的完整度来说都是破坏。”
在“YOUNG_DN”看来,古典音乐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音乐厅,但一些观众对乐团要演奏的曲目并不熟悉,“很多人按照惯常的礼貌思维,舞台上乐队一停有些观众可能就会鼓掌,但其实这种声音对于台上的音乐家来说,是一种干扰。”
虽然主观意识是好的,但此时掌声的负面效果其实与手机铃声、咳嗽声、说话声一样,“欢乐的乐章可能还好,但如果是相对沉郁厚重的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那这个影响就大了。”
带鼓掌标识的节目单出炉
但“不要迟到”的礼仪还需培养
主观上是为了表达对艺术家的尊重,这样的“掌声”其实不应该被苛责,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要了解何时是乐章间、何时是一曲终了又有些难度,“确实有很多乐迷反馈说,很多人不知道应该在哪里鼓掌,想到暑期更多的观众是孩子,那我们做一个鼓掌的普及也未尝不可。”在提到节目单上“掌声”标识的由来时,琴台音乐厅负责人解释说。而这个标识,也是与音乐家们提前确认过的。
在8日晚的演出现场,楚天都市报发现类似的标识确实让音乐会的现场秩序更“专业”了,比如在柴可夫斯基《天鹅湖》选曲这一节中,三个乐章间不再响起掌声;而在开场指挥入场和返场环节,观众的掌声则按“指示”异常热烈。
通过一些小细节的尝试,的确能让艺术普及更接地气,琴台音乐厅方便表示,其实武汉观众的音乐会观赏素养已经越来越好了,大部分乐迷都会保持手机静音、不随意走动,“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比如不要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