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孩子的教育始终是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中华儿女善于传承,望子成龙的期待自然也就从未改变过。从婴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到升学考试,再到高考或者出国留学,父母在教育上的焦虑范围已经完成了从呱呱落地到毕业走向社会的一站式布局。
2018年9月16日,智课教育发布《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通过网络发起调查,共收集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有效问卷3205份,通过统计分析、对比验证以及参考外部研究文献的方法得出最终结论。
报告围绕家长自我成长、家庭关系、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等相关因素引起的教育焦虑为话题,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和教育行业现象,研究中国家长焦虑现状,探寻整个教化系统中不同教育主体改革和进化趋势。
综合能力培养受关注,九成家长认为软实力和分数同样重要
报告数据显示,90%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和分数同样重要。
虽然考试成绩在很多家庭的教育理念中依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让孩子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只靠高分远远不够。
报告调研数据还显示,有将近65%2-5岁孩子的家长,对软实力培养比成绩重要这一观点表示非常同意,6-12岁孩子的家长(57.64%)和0-1岁孩子的家长(56.09%)对此高度认可的占比则分列二三位。
可以看出,孩子已经进入青少年阶段(12岁以上)的家长中,有相对较高比例的人对孩子软实力的培养持一般态度。这也说明孩子年龄越小,性格、文化和价值观的养成越关键,家长也会更加关注他们考试成绩以外的成长。
孩子的软实力培养受到中国家长重视,这标志着另一个重要需求体现,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内家长很早就萌生了送孩子出国的想法。因为想要被国外顶尖大学录取,除了标化成绩等硬实力之外,申请者须具有合作沟通意识、研究探索精神、领导组织潜力、利他精神等与校园文化相匹配的“软实力”才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为何这样说?后文中将呈现的低龄化留学趋势就是很好的佐证。
校园安全、手机上瘾等社会环境因素引发中国家长重度焦虑
现如今,互联网在线教育技术日趋成熟,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在国内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然而家长们在孩子教育上的焦虑却有增无减。
报告围绕父母能力、亲子关系、社会环境、教育资源四个维度展开调研和论述,旨在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中国家长教育焦虑背后的真正原因。
数据显示,社会环境因素以71.31的分值成为国内家长教育焦虑指数最高的领域。其中,校园安全和手机上瘾问题成为众多焦虑因素中的焦点。
近些年,国内及海外校园安全问题频发,中国家长对孩子人身安全的担忧程度远远超过了对学习成绩的重视,报告显示,将近70%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校园安全问题感到焦虑。当然,孩子年龄越大,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相对焦虑指数反而越低。
其中孩子年龄在19岁以上的家长,有35%的人对校园安全的担忧程度为“一般”,与46%孩子在2-5岁年龄段的家长非常关注校园安全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现象说明孩子年龄越小,自我保护能力越差,家长也就越担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家长的焦虑程度也会逐渐减少。
除校园安全外,孩子手机上瘾是另一个引发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上升的焦点话题。
如今,国内青少年沉迷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玩个不停的中小学生,甚至有些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也都对手机屏幕如痴如醉。
报告中83%的家长都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有手机上瘾的危险而感到焦虑,其中对此“非常担心”的家长占比达到52%。
报告中另一组数据表明,不同学历的家长对孩子手机上瘾问题的焦虑程度各不相同,家长学历越高,对孩子沉迷手机的担心程度也就越小。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中对孩子手机上瘾问题感到“非常焦虑”的比例(平均45%)比本科以下学历家长(平均62%)明显低很多。
针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一现象,智课教育合伙人、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指出,现在00后、10后的孩子们本来就是互联网时代原住民,一出生就处于数码时代,因此想要完全阻止他们接触智能手机是不可能的。
反而,手机或是其他更先进的电子设备,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渠道。所以,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让孩子懂得手机并不是生活的唯一,才能使手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
摇摆不定的青春期,引起年轻一代家长的恐慌
孩子在12岁甚至于更早,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长和变化会愈加明显。伴随而来的是对学校之外各种新鲜事物的向往,和对来自于老师和父母的管制的抵触。
面对孩子们青春期的抵触和叛逆,57%的家长对怎样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和如何引导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感到焦虑。其中,近69%的80后家长对孩子青春期问题感到焦虑,明显高于70后(52.5%)和90后(60%)。
虽然年轻一代的家长在孩子青春期问题上的焦虑程度明显提升,但随着社会观念的发展和改变,越来越多的家长反而更加敢于正视过去避而不谈的性教育问题。
报告指出,51%的家长对科学地给孩子进行性教育“比较”或“非常”有信心。其中90后家长的自信程度最高,与思想观念较为传统的70后家长(55%对性教育持中立或反对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七成家长支持课外培训,互联网在线教育成“新宠”
互联网科技发展壮大的今天,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教育资源正在逐渐打破传统地域上的限制,国内家长对校外培训辅导班的认可程度也呈现上升趋势。
67%参与调查的家长认为课外培训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同时有45%的家长更偏爱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说明先进的互联网科技正在教育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国际教育低龄化趋势明显,超半数家长支持孩子出国留学
近些年,中国留学人数呈现大规模增长的趋势,尤其是汇聚全球最多顶级院校,同时又强调通识教育的美国成为诸多国内家庭的首选。
根据教育部今年公布的数据,2017年国内出国留学人数突破60万,其中前往美国留学32万人。报告显示,57%的家长支持孩子出国留学,47%的家长认为18-22岁是孩子出国的黄金阶段,其中90后家长为孩子留学还是参加高考更显焦虑。
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环境在培养孩子主动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中国的初中和高中在传统文化、数理教育方面也是世界领先的水平。
让孩子在出国前拥有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对于孩子在未来的自我认知和规划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更多的家长认为如果一定要送孩子出国,最起码也要让孩子在国内完成初中或高中阶段的教育。
在针对不同年龄段家长的调查中显示,78.4%的90后家长对孩子留学选校和选专业感到焦虑或迷茫,80后家长(64.4%)和70后家长(47.3%)的焦虑程度则相对较低。
对此,智课留学总监、资深北美留学申请指导专家朱晛表示,不管留学与否,大学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让孩子在未来成为更优秀的人,因此家长在过程中扮演孩子的“引路人”,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并提供正向的激励和引导,比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去哪所学校或学什么专业更重要。
我的孩子,我的教育
有时,往往怕输的不是孩子,更多的是孩子父母。教育焦虑不再是中国父母的专属,而是成为全世界父母共同的课题,数据显示美国90%以上的孩子拥有手机,手机上瘾同样是美国父母最头疼的问题!
教育焦虑归根结底是社会环境和教育形态的提升和改变,80后这一代基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比较粗放,所以父母不用做什么,孩子都是同一起跑线。而当环境开始变迁,父母有权为孩子起跑加速时,这种期望也成为现代父母焦虑的重要来源。
当下,父母应该做的是正面焦虑,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成长。从焦虑的认知到家长的自我提升已成为父母的必修课。再接下来的一周内,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高燕及相关教育专家为大家拨开迷雾。
本次报告除了对上述关键点解析,还会从学区房,隔代教育,超纲教学,升学公平等多个角度全面透析教育焦虑问题及现状。想了解有关“家长汇”更详细的报告内容,请关注“智课”公众号(SMARTSTUDY),
回复“报告”关键词,即可下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调查报告》。
报告来源:智课教育家成长研究院
智课教育家长成长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6月,作为智课教育发起的公益性研究机构,研究院秉承智课教育“成为能塑造人一生的教育”企业愿景,致力于打造与学校、家庭为一体的教育共同体。因此,研究院以“关注孩子,也关注你”为核心理念,在服务孩子教育的同时,关注家长的心理健康和能力发展。研究院以专业、科学的视角直面家庭教育的现实问题,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在孩子教育和自我成长中取得一个良性的平衡。帮助家长解决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困惑与难题,减轻家长的心理焦虑,进而促进家庭教育的成功以及家庭的和谐。智课教育由韦晓亮、翟少成与许国璋家族联合创办,秉承科技主主义和人文情怀,为学习者提供一站式高品质的国际教育,塑造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让学习者拥有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