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构建新时代艺术价值观
- 编辑:csm351
2019-04-22来源:河北日报
思想和价值观念是艺术的灵魂。培根铸魂,构建新时代艺术价值观,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明确指出了培树正确价值观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艺术工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培育构建新时代艺术价值观,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艺术作品整体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状态,然而也有一些艺术创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跟着市场走、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出现泛娱乐化、功利化、庸俗化问题,严重影响艺术生态的良性发展。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些人没有树立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在利益面前迷失自我是重要原因。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意识的结晶,其最终价值的判断应以艺术的社会效益和精神价值为衡量标准。因此,培树正确的艺术价值观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艺术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艺术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另外,还要重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古往今来,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艺术作品,无不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一旦离开人民,艺术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只有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艺术工作者应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人民需求,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出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是艺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
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传统艺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艺术门类,涌现出了数量巨大的艺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艺术工作者要认真学习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努力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个性的优秀作品,使之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
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群众期待更多高品质的精品力作。艺术工作者要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创作出更多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把创新精神贯穿艺术创作全过程,提高原创力,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在融合中出新出彩,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把提高质量作为艺术作品的生命线,精益求精、潜心磨砺,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黄君辉 郭淑敏 胡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