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音乐文化 推动长三角音乐艺术联动发展
核心提示: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在新华社客户端“直通车”栏目中表示,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作为音乐文化工作者,应当传承弘扬好红色音乐文化,提升国人文化自信。
推出庆祝建党百年重大创演项目,赓续红色文化基因;承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红色音乐文化传播研究》,产出一批重要学术成果;成立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助力长三角城市群文化建设……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在新华社客户端“直通车”栏目中表示,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作为音乐文化工作者,应当传承弘扬好红色音乐文化,提升国人文化自信。
廖昌永表示,上海城市文化的底色是红色。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一所深植“红色基因”的音乐学府,用音乐创作与表演融合“四史”学习教育、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创作一批“四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既是上音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94年来办学的传统。
上海音乐学院宣布将在2021年度推出歌剧《康定情歌》、歌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交响合唱组曲《龙华魂》、交响合唱《龙华英烈颂》、音乐剧《忠诚》等5部大型原创作品,以及歌剧电影《贺绿汀》和新时代版《长征组歌》经典复排巡演。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学习党史的特色载体,这些项目计划走出上海,为全国党史学习教育提供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生动鲜活的优质内容。
廖昌永介绍,歌剧电影《贺绿汀》以上海音乐学院首任院长贺绿汀为原型人物,是中国首部8K全景声实景原创歌剧电影。电影由廖昌永饰演贺绿汀,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均由上音师生担纲,预计在2021年下半年全国公映。
2020年12月,上海音乐学院牵头成立长三角区域音乐教育与艺术产业发展联盟,得到长三角专业音乐院校、综合性大学和音乐家协会等16家单位积极响应。廖昌永说:“我们希望在政策上获得更多支持,把长三角区域文化、区域教育、区域市场联动起来,把音乐创作、音乐教育和市场推动结合起来,让老百姓感受到高质量的音乐文化产品。”据悉,上音新时代版《长征组歌》将作为首个长三角巡演项目,于今年暑期开启。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一名从四川乡村里走出的音乐家,廖昌永的人生也为我国脱贫事业奇迹写下了一个注脚。
2020年,廖昌永递交了关于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教育部和全国人大的积极回应。廖昌永表示,今年将继续在这个基础上做更多努力,希望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采风,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继续为国家培养优秀音乐人才。
在今年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上,廖昌永带领弟子共同演唱歌曲《百年》,歌颂党的百年历程,网友们纷纷表示这首歌歌词细腻动人、旋律朗朗上口。廖昌永表示,这首歌以一颗大树作比喻,描绘了党由“一颗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历程,由衷希望在下一个百年,我们党能更健康、茁壮地成长,创造更大辉煌。
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直通车”栏目,栏目充分运用各位代表委员赶赴会场的“路上时光”,发挥全媒体优势,聚合展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好建言。上汽荣威iMAX8为此次新华社客户端“直通车”提供栏目服务用车。
中国音乐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特色
日前,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在受访时表示,中国音乐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国特色”。音乐是一种国际化的语言,每一个民族的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境和表达方式,而中国拥有几千年历史积淀,有非常深刻的民族音乐根基和烙印。他表示,现在有部分海外学习回来年轻人的作品,不怎么容易在国际或者国内得到共鸣,可能就有中国特色不足的原因。他认为,从创作音乐的角度来说,每个民族自己的音乐有其发展的逻辑和方式,一旦被证明是有效的,也能够打动全世界其他民族人民。
同时,叶小钢认为,新时代“人民文艺”凸显了四重文化品格。
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性品格。主要包括服务人民的文艺导向观;扎根人民、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的文艺创作论;鼓舞人民、引导人民、培育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使命论,以及人民检验、人民喜欢的人民文艺作品评价标准。
二是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性品格。文艺体现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本立场。体现新时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人民文艺的基本文化属性与政治要求,其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旨在于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为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磅礴精神力量。
三是积极现实主义精品文艺的“正雅”性品格。正,即积极、正面。现实主义文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基本立场。提供与传播正能量是新时代人民文艺的显著品质。新时代人民文艺必须倡导“积极现实主义”文艺创作,树正气、增骨气、添底气,为国家发展凝聚力量,为社会描绘共同理想,为人民构建精神家园。雅,即高尚、高雅,既正且高。精品化是新时代人民文艺的重要品质要求,具体体现就是文化创作要做到“三精”,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四是强烈现实针对性的实践性品格。具体体现在面对文艺工作,提出“以创作为中心”;针对社会时弊,主张文艺家追求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面对经济大潮,提倡社会效益优先;针对历史与文化虚无主义思潮,主张坚定文化自信,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新时代呼唤美育教育评价新作为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尚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十三五”期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师人数由2015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4.8万人,美育器材配置、场地设施条件大幅改善,我国美育教育取得可喜的进展。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但是,与新时代美育承担的功能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美育教育还存在一些短板,特别是在评价体系方面尤为明显。
首先,顶层设计尚待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国部分省市开始试点将音乐、美术等纳入中考,利用中考指挥棒“倒逼”学生们掌握一定的艺术知识。但艺术测评究竟考什么?是目前如部分省市试点的将音乐和美术学科纳入中考,还是要将舞蹈、戏剧、戏曲都纳入中考?纳入美育学科的范围不同,作为考试的指挥棒意义、导向意义也不同,评价机制顶层设计有待完善,迫切需要凝聚共识。
其次,教育鸿沟较难跨越。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沿海发达城市博士进中学已成常态,而西部偏远地区基本教师缺口都在扩大,更不要说增设艺术类课程。五育当中,“弱于体美”仍是客观现实,2019年美育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7.5%。调研中发现,即便是北京,舞蹈、戏剧专业的艺术学科教师缺口也不小。如果在没有做好城乡艺术教育师资水平、教学设备的基础工作,而仓促推出艺术测评,是否会加剧教育不均的鸿沟?《音乐周报》的调研显示,不少网友担心学生压力会越来越大,中低收入家庭负担会越来越重。
再次,具体实施细则仍待明确。自2015年国办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后,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同、美育教学条件差异大等原因,多数省市短时间内拿不出艺术素质科学测评的具体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调研发现,目前舞蹈、戏曲课程的国家标准未出台,书法只出了指导纲要,纳入中考难度大。仓促推考,如何保证艺术教育的质量?是为了考试,还是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达到美育对学生生命的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进入新时代,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能一考了之。艺术测评的目标就是给孩子艺术和美育教育,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应树立正确导向,完善评价机制,切实推进学校美育评价改革。为此,建议: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顶层设计。鉴于我国目前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评价考核不能全国一刀切,应遵循美育特点,构建适应各地情况、符合学生成长规律要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评价体系,发挥“指挥棒”作用,避免培训机构功利化炒作,因地制宜、分类、分层地将艺术测评纳入具备测评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
二是强化保障,建强师资队伍。建立美育经费保障机制,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改善学校美育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培养,加大“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力度;进一步完善美育浸润行动计划,鼓励高校建立与中小学艺术教师互聘和双向交流等长效机制;建设一批高质量美育慕课,扩大优质课程覆盖面。
三是以考促教,注重美育过程。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要通过艺术测评考试形式的多样性,提升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建议推广江苏南京模式,将艺术素质测评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以测促效、以测促教、以测促学和以测促研,最大化撬动艺术教育资源,来达到以教化育,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与表达能力以及艺术探索、合作等综合能力的目标,同时也化解考试内容变化可能带给家庭的压力,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真正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刘月宁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俞敏洪要用AI教英语 丁磊要让AI写歌
俞敏洪: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今年两会提交多份提案,涉及完善儿童孤独症诊疗机制、保障流动儿童平等受教权利、利用人工智能提升乡村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等。
英语教师匮乏是很多乡村学校面临的难题。俞敏洪认为,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经走向3.0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积极加速应用在英语教学中。
俞敏洪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国内外优质英语教学资源,消除地域教学资源与教学水平的差异;第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让乡村孩子开口说英语;第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体验,提高乡村孩子的英语学习质量和效率。
丁磊:整合数字化音乐资源,探索用AI等技术进行音乐创作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在今年两会的提案公布,仍然延续了过去几年的关注方向,以数字文化强国、重点民生问题等议题为主,涉及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数字音乐文化传承等方面,以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标准化、女性生育减负等重点民生问题。
在丁磊重点关注的数字音乐方面,他建议政府充分整合数字化音乐资源,针对各民族、地区传统音乐,实行一对一精准推广,并推动民歌、戏曲等传统音乐,与“音乐+文旅”、在线音乐演出等数字音乐新业态结合。
他还提倡应探索利用AI等技术进行音乐创作,推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AI歌曲精品,并针对原创音乐人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阶梯性减免税收,激发传统音乐创新活力。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直达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小镇 C.CMU艺术小镇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