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考试的艺术教育不要也罢
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关注艺术教育话题。有人建议取消部分艺术考级,因为考级扼杀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有人建议将一些艺术科目纳入美育中考可选科目。共同关键在于:艺术教育的起点应是兴趣,而非考试;艺术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健全人格,而非成为投机考学的工具。当艺术只剩一身“烟火味”,当艺术教育一天天功利化,那确该反思哪里出了问题。(来源:中国新闻网)
适时加强对社会艺术培训机构的课程监管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珂背景:一、社会培训机构是青少年艺术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培训班受到学生家长的追捧,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有益补充。社会培训机构作为校外艺术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办学水平直接影响到艺术教育,尤其是艺术启蒙教育的未来。
二、艺术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未来全国中小学生艺、体培养的大方向。美育中考要尽快推广,到2022年力争全面实行,同时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美育教材体系。要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2020年10月中旬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其目标定位为“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艺术特长”。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中考指挥棒的驱动下,必将迎来新一轮艺术教育培训的高潮。
三、社会培训机构数量杂多,良莠不齐目前国内艺术教育除中小学校和少年宫等少数公立机构外,大部分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而社会培训机构数量庞大,存在如下几个弊端:一是功利导向,违背艺术人才培养规律。部分培训机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无系统教材和课程,有些培训班甚至要求兼职教师自带课程。教学的随意性和不系统性为后期的专业人才培养留下严重的隐患。
二是办学水平良莠不齐。教师无资质、管理混乱、办学场地安全有隐患、教学水平低甚至非法办学情况多发。
三是收费高。在国内一般三、四线城市,一名3-6岁的学龄前儿童一年36课时的美术课程费用就要达到5000-6000元以上,音乐、舞蹈课程的收费更高,家长负担较重。
总之,部分社会培训机构的混乱、功利,甚至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方向性偏差亟须规范和整顿。
建议: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 “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培训机构的规范和治理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就艺术培训机构的现状,提出一点建议。
一是高度重视社会艺术培训教育,严查办学主体资格。绝大多数社会培训机构的建立初衷是盈利,与其他市场主体并无区别,但其对家长和学生以及对社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远远大于其他行业,这就决定了对社会培训机构不但要加强监管,而且要给予特别监管,杜绝非法办学。
二是监督审查和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对培训课程的审查应该包含在办学主体的资格审查中,这一点对于艺术培训机构来说尤为重要,建议组织相关机构编写社会艺术培训教材或教学指导大纲,从学前到高考,按年龄段为社会培训机构提供基本的教学遵循,改变教学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三是重点对艺术类高考补习班的课程和教学水平建立监管机制。目前国内艺术类考生的专业课培训除少数公立的艺术高中外(如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等),基本上全部由社会培训机构承担。许多培训机构的功利导向,违背艺术人才培养规律。这一点在应试上较为有效,但是在后期的人才培养中暴露出极为严重的问题,高校对此深恶痛绝,多方多年呼吁,但收效甚微。对此,应成立专门监管部门或在相关部门设立专管职责,制定治理方案,设计整治路径,打出政策组合拳。(来源:中国美术报 )
“调整”or“取消”艺术考级?
据中国青年报“2021全国两会青年期待”调查,在受访者期待的各类两会议题中,教育仅次于就业,排在第二位。受访者最关注的教育问题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均衡发展(65.5%),其次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61.5%)。我国不仅在办大教育,更是在办强教育,公平、质量无疑是做强做大教育的核心,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美育课 不是艺术考级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学校中,美育课和体育课往往或有或无,时有时无。美育课不是艺术考级,而是对审美经验、审美感知、审美素养的教育。现在最重要的是进一步研究全国初中阶段美育课程和教材,让美育考评更科学。
2021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谈美育入中考,2022年覆盖全国!
美育不仅仅是上一点技能课、写写画画、吹拉弹唱,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它的功能是在素质、修养、能力、境界这些方面。所以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和“营养基”,肩负着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完善教育评估机制 制止儿童美术考级“近几年,随着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上儿童美术考级的热度也水涨船高。”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美协副主席宋亚平十分关注儿童美术考级的问题。她认为,现有儿童美术考级的价值取向与美育精神背道而驰,所产生的错误导向和负面效应,已对学校开展美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
对此,宋亚平建议,加强美育,完善教育评估机制,制止儿童美术考级。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对各级各类考级机构进行整顿,明确不准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包括动漫、水彩、水粉、色彩、油画、国画等技术门类在内的美术考级。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参与美术社会实践及写生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并对其进行记录,作为以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指标。此外,宋亚平还建议,开展美育和艺术通识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用好博物馆等公共教育资源,讲好美术文化故事,加强媒体宣传,提高全民审美认知。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着名画家,宋亚平认为,儿童美术考级不要求儿童去观察和表现生活,表达情感、想象和创意,只要求儿童翻来覆去地模仿,最终一考定级。“这样的美术考试违背儿童心理成长规律,打消了儿童对美术的兴趣。不但不能配合核心素养的全面教育,还会干扰学校全面的美育目标,同时也误导了家长和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宋亚平疾呼。
同时,社会上的美术考级机构普遍存在不具备评价资质、缺乏监管、盲目竞争等问题。宋亚平说,有的考级点不具备评价的资质,盲目竞争,标准也越来越低,通过率甚至达到96%,画得如何无所谓,反正都有证书。更有甚者与培训机构捆绑盈利。“考级把素质教育又变成了考试教育,这应该引起有关方面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适当调整音乐类考级方式 取消音乐类考级制度全国两会上,李心草委员提出“调整音乐类考级方式或取消音乐类考级制度”,这一建议可谓是一言激起千层浪。
身为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首席指挥,李心草委员显然不是跟音乐教育“有仇”。他认为单纯以考级为目的的功利性音乐教育已经违背了音乐学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掌握的原则,也背离了艺术教育的初衷。最后反而会导致孩子们对音乐极度排斥,最终影响一生的美学观,这正是这一建议引发最大共鸣之处。对美术、书法、编程、武术等很多涉及青少年考证评级的教育培训,也都可作如是观。
让孩子接受音乐绘画的熏陶,而不是拿考级束缚孩子的手脚,这个道理相信很多家长不是不知道,那些从事音体美等艺术培训的专业人士更了然于胸,但是为什么事情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学琴为考级,考级为拿证”,拿了证就把乐器彻底扔一边儿的地步呢?
早几年,由于评级考证可以在择校时加分,但现在国家已经明令取消了,为何考级依旧热度不减?也有家长本着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心,认为多学几样是艺多不压身,将来既可以丰富简历,也能作为社交敲门砖,再说孩子多才多艺,也能得到亲友和同学的点赞。种种心态不一而足,但其实是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共同的教育焦虑,折射出艺术考级的功利思想。
美育绝非一日之功,改变美育教育的现状更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考来的级别和证书诚然是一种能力的证明,也是学习的手段和动力,部分时候的确可以被当做目标。但绝不可被当作终极目标,更不能成为虚荣的标签。学琴学画是好事,考级也并非自带原罪,应该调整的是家长和学生的心态,应该摒弃的是让人感受不到艺术之美的艺术教育。
“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关注教育其实就是关注未来,因为教育不仅关乎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千家万户的希望,因此提高质量必然是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点击上方图片可以直达
关键词: 中国音乐教育 中国音乐教育网 CSMES 音乐教育 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投资 音乐投资 中音联投资 才艺擂台赛 音乐培训 钢琴 中音联新文旅一带一路艺术小镇 C.CMU艺术小镇 中音联邮箱csmes@126.com